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历史人物 2023-10-14 16:31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他曾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也曾被中国亲切地称为“老朋友”,近日,这位经历过二战和冷战的“活化石”重新来访,激起了无数的讨论和热议。很多人都在思考,年逾百旬,早已功成名就,本可以在家中安享晚年的基辛格博士,为何要“重出江湖”?今天咱们不谈国事,来看看这位“老朋友”是如何描述中国的。
其实在基辛格心中,中国从来就不只是对手或者朋友这么简单。这点在他2014年出版的《世界秩序》中,早就有所体现了。基辛格花了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去描述他心目中的中国——这个历经千年、起起落落的神秘东方大国。
而他的观点,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在基辛格对中国的印象里,首当其中的词,是“包容”。
这种包容,既包括了领土面积的包容,人口数量,更包含了文化意义上的包容。什么意思呢?与中国相比,欧洲总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却由四十多个国家组成,其中如英、法、德等主流国家,他们不仅语言不同、风俗不同,甚至相邻的两个国家,思维方式都截然不同。美国看上去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土面积跟我们相仿,但实际上美国五十个州,几乎每个州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只是名义上围绕在“美利坚”这面大旗下面。实则各行其是,一个州的法律和道德,放到另一个州可能就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但中国不一样,这么大的面积,960万平方公里,30多个省份和地方自治区,却能够近乎完美地构成一个整体。南北东西之间,地理位置上相距千里,风土人情上差异巨大,但却能够用一种文字,信仰相似的道德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包容,基辛格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也很难理解。在他眼里,中国随便拿出来一个省份,都可以在欧洲当成一个小国,完全有能力自行其是。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省份,还是会选择归属到中华文明的羽翼之下呢?并且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一份子感到无比骄傲,而不是想要自立门户呢?
最终基辛格得出的结果,就是包容,他认为在中华文明的内核中,有一种独特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种力量能够化解一些原本很尖锐的矛盾,让原本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文化冲突,进入自己的文明躯体,进而同化他们,把它们转化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例如最早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跟中国本土的道教对立,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接受了中国化的改造,最终成为了华夏色彩浓郁的“禅宗”。这种包容,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智慧。欧洲的相互对立,迟迟无法统一,可能正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因子是“你死我亡”的极端争夺,而缺乏了这种理解他人的“包容之心”。
而基辛格对看待中国的第二个词,就是“稳定”。
稳定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思想内核的组成部分。欧洲是不稳定的,自从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大陆的霸权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间相互对立厮杀,从汪达尔人、哥特人到法兰克王国,再到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反法同盟,一战、二战,欧洲也好美国也罢,永远都是在动乱中走向下一个时代。也正因如此,在谁也无法对其他人造成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欧洲国家建立了一套国际秩序,利用这套国际秩序组成框架,进行妥协和对抗。
但中国恰恰相反,在这里经常会出现一个王朝崩溃后,国家动乱了很久,然后被另一个王朝统一的事情,而这种统一后,又会开启新的盛世。基辛格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天性厌恶混乱,更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中国人热爱大一统,因为只有大一统,才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安定全国的百姓和普通人,让他们过上安宁的生活。这跟欧美的历史发展轨迹截然不同,中国人不想去掠夺,也不愿意掠夺,他们不需要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烦恼。因为中国足够大,容纳得下足够多的人安居乐业。
基辛格看待中国的第三个词,是“庞大”。
中国庞大吗?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认同,如果问你中国到底哪里庞大,可能答案就不一样了。而基辛格给出的答案,是心态上的庞大。他觉得中国人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展现出的心态,跟欧美人截然相反。欧美崇尚个人主义,相对自由和开放,但这种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变为一种自私,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和感受,忽略自己身处一个集体中要负担的责任和义务。欧美善于创新,开拓新的领域,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造转化为更强大的力量去带动国家和民族前进。
但中国人不同,可能相对欧美会保守,中国人有一种很特殊的“家国情怀”,他们思考的境界和体验,是庞大到囊括了一个民族和社会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中国人做事情从来不只考虑自己,而是有一种“我身为华夏民族一员”的责任感,也因为这种责任感,历史上尽管经历过各种动乱和打击,却始终能够重新崛起,在几千年后还能跟新的国家和民族同台竞技,这种庞大的格局和气魄,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很难具备的一种大局观。
基辛格看待中国的第四个词,是“改变”。
“改变”与“稳定”似乎是一组对立的名词,却矛盾又统一地出现在了中国身上。中国人很喜欢稳定,却又很善于改变,在不同的年代,会根据不同的生存环境,做出最有利于适应这种环境的决策。
春秋战国时代,的赢家是秦国,而秦国所做的就是在东方六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之际,积极变法改革,成为了统一中国的秦朝。汉朝和唐朝面临秦末和隋末的乱世,都选择了积极顺应民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把前朝延续下来几十甚至上百年,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安定的政策大刀阔斧地修改,终于造就盛世。
这些例子都足以说明,中国人喜爱稳定,但从不害怕和拒绝改变,只要是有利于民族和国家的理念和事物,中国人总是会大胆采用,而非盲目拒绝。而在基辛格眼中,将这点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莫过于改革开放。以灵活的手腕和无与伦比的勇气,毅然决然地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实现了“中国奇迹”的创举。
       基辛格的四点,是他自己的看法,同样也是对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启迪,或许真的“旁观者清”,作为一个美国人,基辛格反倒更能看清我们身上的一些独一无二的优点,也正是这些优点,帮助我们能够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生生不息,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奇迹。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呢?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