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柄朝后肯定会影响作战 清朝武士为何还那么做
对为啥武士都是反戴腰刀?抽刀砍人时不麻烦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爱句子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许多古老的故事人物也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渐渐被人忘记,好似从来不曾来临过。但幸运的是,书籍、图画等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段可供回望的过去。
这些记载填补了我们对于历史的猜想,也在一份份历史资料中日渐清晰。而距离我们越近的年份,历史资料也就更详细,这也透露了很多古人的生活细节。在清朝的宫廷画里,许多侍卫武将身上的腰刀都是反向佩戴的,换言之就是刀柄朝后放置,刀鞘向着前面。
这在前朝的画作中都是没有的,毕竟正向佩戴才更符合用刀的方式。战场上正是的时候,如果刀柄朝后,明显会影响作战效果。但清朝的武士,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
01正向佩刀与反向佩刀
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兵器,原始人类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就学会了用石头兽骨来做成锋利的小刀分割食物。到了后来,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刀也渐渐的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细数历朝历代的刀具,其实形式变换很多。从早期比较粗糙的石刀、青铜刀,到后来的铁刀、钢刀。再往后,刀的形状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繁复,甚至衍生了不同场合的佩刀。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于刀的方便性。它不像斧子那般笨重,也不像剑那般考验技巧,这也让它千百年来,始终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它的方便,古代很多御前侍卫都会有一把佩刀。
而在清朝以前,大家佩刀的方式都是将刀柄朝前方式,手搭在刀柄之上。这样十分方便,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正向佩刀。这种方式有很多好处,它符合人类的使用习惯,甚至在危急关头,可以随时出击。
而且,正向佩刀也增加了安全性。若反向佩戴,万一敌人从后方来袭,不管是从背后抽走了刀还是按住了刀,都会让佩戴者陷入被动的境地。那么,反向佩刀的情况在历史上存在吗?
还是有的,反向佩刀更多是一种理解存在。刀柄朝前会让环境处于一种紧张感中,尤其在待客时,反向佩刀也是一种友好的表现。那么,清朝宫廷画里的武将侍卫都采用了反向佩刀,也是出于对的尊重和礼节吗?
02反向佩刀的讲究
其实,这还要追溯到清朝的起源。我们都知道,建立清朝的是人,他们原本生活在偏远的东北,以游牧和渔猎为生。这也就造成早期的满族人生活时,常常需要背上一套工具进山打猎。
这些工具里包含着弓箭、长矛等,有弓箭就一定要用放置弓箭的容器,基本上身上都挂满了。这时候为了方便取用,猎户们都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比如右撇子们会把弓囊、箭囊放在左边,佩刀放在右边。
,这些东西很容易相互碰撞,进而影响行进或带来危险。毕竟,弓箭很多东西容易和腰刀勾着,万一不小心勾了出来,划伤了自己可就得不偿失。所以,这些资深的猎户渐渐习惯了把佩刀的刀柄朝后。
这样刀柄和弓囊的方向不一致,刀柄碰不到弓箭,弓箭也勾不到刀柄,就会减少误伤规避隐患。保持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久了,这些满族人也就形成了习惯。他们甚至会把腰刀调整的更适合反向佩戴,手上也练就了一手反向抽刀的技巧。
等到后来,兵马南下直取中原,马上作战因为颠簸强烈,身上佩戴的弓箭佩刀更是容易发生碰撞,反向佩刀就显得更有必要了。一是作战时,刀柄如果朝前很容易碰到马的肚子,这样会惊动马匹,给马匹传递错误的信息。
二是刀柄超前的时候,每次抽刀很容易误伤到战马,朝后则能有效规避。,以上两种说法存疑,毕竟前朝很多骑兵作战,也都是用的正向佩刀,也不见出什么问题。但无论如何,满族人将这一习惯延续下来了,一直等建立了清王朝,他们在宫中还保留了这一习惯。
03反向佩刀的影响
其实按理说,正向佩刀或反向佩刀,都不过是用刀者的一种习惯。当他习惯了反向佩刀的时候,反方向抽刀的速度未必比正向拔刀慢。所以,大家担心的反向佩刀会影响速度,对于满族人来说并不存在。
而且,按照清朝的文献记载,清朝的武将和侍卫也不是人人都如此。《侍卫琐言》里就说,康乾时期有好几十年间,侍卫们采用的是正向佩刀的方式。不过这一方式并没有流行多久,就被认为要继续光大满人的习俗给扼杀了。
反向佩刀也从那时起,成了宫中的一项硬性规定。他之所以会颁发这样的命令,也是看出了生在太平年间的子弟们,渐渐的开始贪图享乐,忘了本。他这套措施,其实也是想给他们敲敲警钟。
可惜的是,清朝后期的八旗子弟们,早就被物质和大烟迷晕了眼睛。所以,等到后来的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警醒过来。
甚至,当列强们冲入皇宫的时候,这些安逸惯了的侍卫们才猛然发现,自己反手用刀根本不会,还得先把刀取下再抽,这也耽搁了不少时间。如果他们的先祖们知道,只怕是恨不得起死回生教他们做人了。
04
反向佩刀更像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提醒着八旗子弟们不要忘了老祖宗的基业,也告诫着后代儿孙们不能贪图享乐,要勤练功夫。只是,里待久了的儿孙们根本不解其意,终究也将清朝推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