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历史人物 2024-06-03 17:06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陶渊明,这位东晋末至刘宋初的杰出诗人,以其高尚的情操和不屈的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便在家乡隐居。,随着生活的日益贫困,他不得不接受亲友的劝说,出仕为官。不久,他因才华出众被推荐至大将刘裕手下担任参军。,他很快发现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与他所追求的宁静生活格格不入,心中十分厌恶。
后来,陶渊明被调任至彭泽县担任县令。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县视察。督邮此人粗俗傲慢,倚仗太守的宠信在乡里作威作福。他一到彭泽县,便趾高气扬地要求陶渊明前去拜见。县里的小吏告诉陶渊明,应该穿戴好官服,束好绶带,恭恭敬敬地去拜见督邮。,陶渊明向来正直清高,看不惯这种倚官仗势的人,更不愿为了五斗米的微薄俸禄而向这种小人低头。
他长叹一声,高声说道“我宁可饿死,也不愿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那种势利小人鞠躬作揖。”说完,他毅然决然地解下身上的印绶,写好辞职信,一并交给了小吏,离开了只当了83天县令的彭泽,辞官归田。从此,他再也没有做过官,而是过上了他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它原指陶渊明不会为了五斗米的官俸向权贵屈服,后来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陶渊明高尚的情操和不屈的精神,也体现了他对自由、尊严和人格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陶渊明的这种精神。无论是面对多大的诱惑和压力,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仅是他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种精神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今天,当我们回顾陶渊明的这个故事时,不禁为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所感动。让我们以他为榜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情操,不为五斗米折腰,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