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盘点历史上八大宦官名将秦翰

历史人物 2024-03-11 15:45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都说太监不是真正的男人,他们或声音尖细,或娘里娘气。但总有那么一小撮特别的人,他们不仅不是“娘娘腔”还很“男人”,他们就是历史上的八大“宦官名将”!
第一位航海家郑和
郑和不仅是个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还是一个知兵习战的出色统帅。他所取得的成就,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让人竖大拇哥的。
郑和塑像
郑和年轻时就在军中服役过,后来他又去服侍当时的燕王朱棣。之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大功,于是他便成为了朱棣的左膀右臂。
郑和在长年的战争当中练就了一身本事,作为一个老兵,他自身的文学素养也非常不错。所以朱棣就安排他下西洋去了。
郑和用二十八年的时间,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航程最远、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载入史册的一大壮举。
郑和
在下西洋期间,郑和也打了不少胜仗。比如,识破最大的海盗陈祖义诈降之计,并顺水推舟生擒陈祖义;巧使诱敌之计,抓住锡兰都城空虚之机,破城而入,活捉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尔;正面击溃印度尼西亚水军,活捉王子苏干刺等等。
郑和所取得的成就让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个宦官。
第二位武艺高强的杨思勖
杨思勖,原名苏佑之,罗州大总管罗历之子,少蒙家难,净身入宫,得到杨姓宦官收养,改姓杨。
杨思勖的成名之战就是在景龙政变中单人独骑吓退敌军。景龙元年,皇太子李重俊联合羽林军将领李多祚、成王李千里等发动军事政变,当时杨思勖只是唐中宗身边的一名小宦官,他见叛军势大,而皇宫内内又没有将领敢挑大梁,于是主动请缨上阵。
在接下来的平叛中,杨思勖一马当先,直接将叛军先锋大将野乎利斩于马下,然后又砍瓜切菜一般连斩数人,叛军大骇,溃散逃跑,杨公公一战成名。随后被中宗连升五级,以表彰其勇。
后来杨思勖又随临淄王李隆基,平定韦后集团,因功迁为左监门卫将军。
李隆基与杨玉环
杨思勖真正的军事才华直到六十多岁才得以展现。开元初年,越南梅叔鸾酋长国起兵叛唐,率军一路北上,唐玄宗命已经六十多岁的杨思勖领兵平叛,他先是在岭南招募善于山地作战的土著士兵,随后又用疑兵之计把梅叔鸾骗入埋伏圈,一举歼灭叛军。
随后杨思勖又率军平定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维护了大唐在岭南地区的统治。
杨思勖因军功官至骠骑大将军兼左骁卫大将军、上柱国、虢国公,地位和宠信超过了高力士。
新、旧《唐书》的宦官传,均把他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杨思勖是唐代正史的第一宦官 。
第三位“北宋宦官第一将”秦翰
秦翰可以说是宋代宦官中在军事方面最杰出的人才,即使与非宦官的将帅相比,他亦是相当出色的。他先后抗击辽国、西夏,负伤49处。他久在边疆,屡立大功,但他从不居功,不揽权,不谋私利。宋史把他称为“宦官第一将”。
秦翰于宋太祖时净身入宫。宋太宗时,他以都监一职随大将崔彦进讨伐辽国,在战斗中秦翰以“善战”而闻名,得到了赵光义的赏识,自此被不断擢升。
淳化五年,西北边境发生了赵保忠叛乱事件。秦翰向太宗提出效仿荆轲刺秦王,由他一人去刺杀赵保忠。他对太宗进言道“臣不过是个内臣,死不足惜,希望能为陛下亲手杀此逆贼,臣死而无憾!”太宗听了很是感动,但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派大将李继隆率军讨伐,任命秦翰为监军。
当宋军到了延州时,秦翰担心赵保忠提前逃跑,于是便提出缓兵之计,并自告奋勇前去骗赵保忠投降。他只身一人来到赵保忠所在的夏州,矫诏安抚赵保忠,成功地稳住了他。等大军来到夏州,秦翰又骗开城门。结果宋军就这样轻易地抓住了赵保忠。
咸平三年,益州爆发了王均之乱,宋真宗先是派大将雷有终前去讨伐,结果大败而归。,真宗又把秦翰调来,让他去平叛。秦翰到达益州后,改变原先的战略,采用“筑土建山”逐步推进的方式蚕食益州外围,趁守军士气低落时发起总攻。秦翰亲自上阵指挥,中箭而不肯稍离,此举大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在五战五捷后,攻入益州,而王均仅率数千残兵仓皇南逃。
后来,在宋军战事不利的情况下,秦翰又被派去对付契丹族。淳化五年秦翰与范廷召在莫州大败辽军,斩首万余级。咸平四年,他又与李继宣、杨延朗(即杨六郎)在羊山,大败辽军,斩首两万余级,辽军“余众奔北,号勃满野”。
后来的秦翰长期镇守西部边陲,直到60岁才被召回京师,大中祥符八年,秦翰在主持开封宫殿的修缮工作时猝死,享年64岁。上至皇帝,下至土兵无不扼腕痛哭,享有如此声望的将军,在历史上也不多见。
第四位“万人敌”张蚝
张蚝,本姓弓,十六国时期前秦宦官名将,与邓羌齐名。据说,他力能扛鼎,拽牛倒行,被史学家崔鸿称为“万人敌” 。
张蚝初为河东军阀张平的养子,后来因为一时按捺不住,与张平的妾室私通,后来事情败露,只好以自宫来谢罪。后来前秦来剿匪,两军相遇,张蚝披挂上阵,一人一马左冲右突,杀了个七进七出,秦军震慑,随后败退。
前秦皇帝苻坚觉得他是个人才,要求一定要活捉张蚝,后来张蚝在前秦两大猛将邓羌和吕光的围攻下,迫于无奈投降了苻坚,此后张蚝先后平定前秦宗室五公之乱,攻灭前燕、代国,在璐川之战中张蚝大破三十万燕军,被苻坚比作蜀汉名将张飞。
后来张蚝又参与淝水之战,曾在淝水之战中大败东晋名将谢石,但因苻融中军溃败,张蚝军也独木难支。
苻坚死后,张蚝迎接长乐公苻丕在晋阳登基称帝,被任命为侍中、司空、上党郡公。此后,史料再无张蚝的记载。
第五位战功无数的张继能
张继能是北宋初期著名的武将宦官。他性格沉稳,作战勇敢,善于带兵,南征北战中战功无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喜好读书,有点文武双全的意思。只可惜他晚年奢侈贪财,清誉受损。
张继能的数次升迁都是因为实打实的军功,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博杀出来的。太平兴国四年,契丹大举入侵北宋。张继能率军出击,大获全胜,杀敌无数;第二年,张继能又与崔彦进主动进攻契丹,取得唐兴口大捷;淳化四年,投降契丹的党项人李继迁进攻宋朝,张继能和名将李继隆率军迎击,李继迁不战而退;咸平三年王均作乱,张继能出马征讨,平定王均。
张继能也并不是总打胜仗,他也有栽跟头的时候。咸平五年,李继迁纠集部众,进犯灵州。真宗又命张继能赶赴前线支援,结果当李继迁攻打清远军时,张继能在庆州逗留时间过长,没能及时相救,以致清远城被敌人攻陷。张继能因而受到处分,被宋真宗流放到儋州去了。
这一去就是五年,1005年,遇上大赦天下,张继能才又回到皇宫,在内侍省当差。但他终究不是安稳的人,不久就要求到陕西去捕杀流贼。
张继能的青壮年风光无限,却晚节不保。晚年,他生活奢侈讲究排场,甚至因罪罢官外任时,都因京都是富贵之地而不愿走。后来皇帝看他年老,再念他往日的功劳,就让他在京都颐养天年。
第六位“媪相”童贯
童贯,字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时人称之为“媪相”。《水浒传》中把这个传奇人物完全给丑化了,事实并不是这样。
童贯初任供奉官,后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媪相”。
童贯虽为阉人,但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且双目有神,充满阳刚之气,是天生的军人。
童贯
童贯为西北监军时,曾甘冒大险隐瞒宋徽宗退兵的密旨,协助主帅王厚收复了河湟四洲,甚得将士爱戴。
后童贯又奉诏率兵征讨方腊,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平定叛乱。
童贯因功迁为太师,封楚国公,后又进封广阳郡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太监。
第七位晚节不保的李宪
李宪是宋神宗时期宦官,将领。
李宪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宋朝名臣韩绛经略陕西时,他在韩绛幕府中担任走马承受,负责建言献策。
当时,韩绛的爱将种谔想谋取被西夏占领的横山寨,李宪极力反对,但种谔不作理会,结果正如李宪所料,西夏军果然攻顺宁,围抚宁,导致宋军首尾不能兼顾,很快西夏军大获全胜。由于李宪此次参与军务,言之切当,遂得神宗倚重。
不久之后,李宪便被派往建昌军任督师,与王韶协力收复河湟之地。而他的军事才能,也在此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先是协同王韶迅速收复河州,后来河州失守,他又和王韶兵分两路合力再破强敌。其战功之赫赫,举朝为之侧目。
元丰四年,西夏国内发生动乱,宋神宗抓住战机,派五路大军浩浩荡荡围攻西夏。李宪领兵从熙河出发,于当年八月率先攻入西夏境内。占领西使城后,他乘胜挺进龛谷,缴获敌军粮谷、弓箭无数。接下来,他又带领军队进入兰州。此后,李宪又上奏神宗,请求修筑兰州城,建立帅府,用来威慑西夏。
李宪虽然军事才能出众,却有贪功饰过的毛病,在灵州之战中,李宪因为贪功没有完成神宗交给他的增援任务,导致宋朝的另两路大军在灵州大败。
此后,李宪不但没有向神宗请罪,反而极力为自己辩解,还把罪责推到其他将领身上。这也导致了诸将以及以宰相孙固为首的朝臣们的不满,他们一致要求处斩李宪,虽然神宗赦免了李宪的死罪,但也把他贬到陈州,再没有启用。
第八位功高难封的王继恩
王继恩,就是那个在赵匡胤驾崩时,应该召太子赵德芳入宫,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的那个宦官。
赵光义继位后,对做出了特殊贡献的王继恩宠信有加。他先是被任命为河北刺史,掌管大宋军械库,后又在北伐燕云时任天雄军都监,负责督察多路兵马,从此王继恩开始接触军政,后来更是立下不少军功。
王继恩最大的一项军功就是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淳化五年,王小波妻弟李顺攻克西南重镇成都,随后自封大蜀王,建立大蜀政权。
李顺攻占成都后,赵光义大为震惊,随即任命王继恩为剑南两川招安史,统帅大军前去平叛。王继恩入川后,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夺取战略要地的策略,亲率大军进攻川北重镇剑州,他以主力军居高临下,猛攻剑州,结果大获全胜,叛军全面崩溃,四散而逃。
接下来,王继恩大军继续高奏凯歌,捷报频传。宋军先是在当地武装实力的配合下,顺利攻克绵州,随后又拿下阆州、老溪、巴州,最终打通了宋军入川增援的道路。
淳化五年,王继恩率军攻指成都城下,他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等到叛军缺粮之时,一举破城,大蜀军主力被消灭,李顺被俘。
平灭叛军,王继恩可谓劳苦功高。功高当封,但功高也难封,有人建议宋太宗封王继恩为宣徽使,但遭到了否决。因为宣徽使差不多是最高军事部门的长官,不但掌军务,也涉及政事,让宦官干政,赵光义不怎么乐意,不得已,他只得专门为王继恩设立了宣政使的职位,并让其兼任相当于现在军区司令之位的顺州防御使。
赵光义
后来,王继恩又参与到拥立废太子一事上。在宋太宗病重期间,王继恩暗中串通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等人,一起谋划拥立原太子元佐为帝。宰相吕端识破了王继恩的计谋,才确保了赵恒即位。
      赵桓继位后,自然深恨王继恩,没多久就找了一个借口将王继恩降为右监门卫将军,贬到均州,,还査抄了他的全部家产,从中发现了许多他在四川贪污的财物。此后,王继恩再未翻身。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