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的总部竟在雍和宫?它竟与和珅有着这样
看电影我们总能够听到“”这个词汇,也大概知道,这是一个神秘的组织,执行着一些不能明说的任务。事实上,在真正的历史中,也确有这样的组织,它的产生,运行都如同传闻一般。
血滴子是小说中的名字,它的原型叫做“粘杆处”。粘杆处早期,并不是作为一个特务机构一样的存在,而是负责着王公贵族们琐碎的日常玩乐。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在早期,阿哥们的府邸内部有许多参天大树,每每到了盛夏,大树之上的无数蝉鸣影响学习和休息,于是就命令令侍卫爬到树上,把这些蝉杆子粘下来。,就发展出了一批宫人专职负责这项工作,这就是粘杆处最早期的由来。后来到了时期,王子频繁地狩猎巡幸,于是这一批人就在抓捕鸣蝉之外,兼而陪着钓鱼等等琐事。其实发展到那时候,粘杆处的人已经是一批皇室人贴身的亲信侍卫了。
直至康熙四阿哥成年,夺嫡之争已经暗中进行了。虽然,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却暗地里部署着。于是粘杆处的侍卫职权得到了发展。明面上,他们处理着胤禛的日常琐事,实际上,往往被赋予机密任务。这样的安排也可以理解,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不能光明正大和谋士们议论朝政,唯一能够动用的只有这种看似“闲人”的一批力量了。
到了登基,也就是。正式给了粘杆处一个名分,设立在内务府之下,就好像现代国务院下属一个部门一样。粘杆处彼时又称作上虞备用出,成为了专门“每日清晨接收奏折,缉拿查办涉案官员以及行迹可疑的人”的机构。在人员的任用上面,也相当谨慎,负责管理的官员,基本都是出自雍正还是王爷时期的旧部,他们大都有功劳在身。
至于粘杆处(上虞备用处)的办事机构,也相当机密。它的分部设在紫禁城御花园的堆秀山,每日都可以看到有侍卫把守值班,往来接送奏章,和官员交涉。至于它的总部,却还没有一个严谨的定论。历史上占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粘杆处的总部设在了胤禛还是王爷时期的住所“雍王府”,雍正三年,下令将雍王府改名为雍和宫,并且封为“潜龙禁地”,装潢上却依旧保留原貌。有人说,雍和宫中有一条深深的密道专门供粘杆处的特务传递机密,可是自从继位后,就把密道封死并且改为了藏传的基地。对于雍和宫是特务机构总部的说法也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位的时候,大官就是出自粘杆处。和珅幼年时候,家境本不富裕,但因祖上立过功劳。得以承袭一个小职务进了粘杆处,有机会陪伴在皇帝左右。除了运气很好之外,和珅本人也是积极上进且腹有诗书的年轻才子,很快便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有关早年间,粘杆处和珅与乾隆的日常,在一些民间流传的文人小传中都有杜撰,其中虽然以虚构的故事居多,也很脍炙人口某一天,乾隆批阅奏章,奏章中说监狱中有一个农民起义者逃跑了。于是皇帝非常气愤说道“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却毁坏在盒子中,这是谁的错?!”,皇帝当时说的是一句引用自《论语》中的古文,笔者为了方便理解,翻译成白话。身边的侍卫听了没有人敢回答,一来不太懂得皇帝说的什么意思,二来即使懂得,也找不到正确的回答唯恐犯错。这时候,站在旁边的和珅却对答道“看守的人要为此负全责”。这个回答很巧妙,因为是出自《论语集注》中的话,这样就表现出和珅,而且很有胆识。从此乾隆开始注意到和珅的优点委以重任。
以上的小故事,未必是真。却反映出粘杆工作处的工作原貌收集奏章给皇帝,皇帝批阅向他们下达命令。只是我们想不到,中年之后大官巨贪的和珅,早年还是特务机构中一个小小的侍卫。粘杆处自雍正开始发展壮大,乾隆时期,也沿用父亲的机构为自己加强中央集权,联络朝内朝外的关键人物,和中央地方大的官僚。只是到了嘉庆登基,稳固自己的统治,全面撤销上一届皇帝留下来的一盘子势力,和珅被撤职查办抄家,死的时候才四十七岁。粘杆处也被全面停用,就连曾经的雍和宫也被发展成为“喇嘛庙”,专门传递藏传佛教的文化。以至于,粘杆处被写到了小说中,电影中,越来越来神秘。不过谁曾想,取代粘杆处的,没准是专属于嘉庆的另一个某某机构,这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