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为什么溥仪和满清皇族不像元朝一
清军人关时,人口总数不过60万人,只有9万军队,武器也很落后,进展却如此顺利,绝大多数地区不战而降,主要有两项原因一是关内官绅和民众对腐朽的和、这类只知破坏不知建设的造反者都失去了希望,宁可接受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二是实行了比明朝宽厚的税收政策,免掉大部分杂税,人民负担自然相对减轻,大多数人就不再想“反清复明”。
清朝稳定了全国局势,鉴于“反清复明”的呼声已低落,便于1684年南巡时到南京拜祭明朝的孝陵,并下令求访明朝宗室后裔,以奉守烟火。幸存的朱明皇族害怕这又是圈套,没有人敢出来自报。直至1724年,清朝才宣布访查出明宗室后裔朱之琏,封为一等侯,其职责就是每年祭奉明朝皇陵。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朱明后裔居然出于满洲正白旗。原来,朱之琏的祖父代王朱彝曾在山海关担任的监军,1641年兵败时降清,因未暴露身份而被编人中当奴才。到了皇帝时,第二章 明朝庞大皇族下场悲惨洲化了的朱之琏已经当到了正定知府这样的州官,见有封侯的希望便出来承认自己是前明皇族,果然得到一个世袭的“延恩侯”之位。
1912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朱明后裔延恩侯却表示仍效忠于清朝。据溥仪的英文老师、英国人庄士敦在回忆录中说,1924年9月他找到那个清朝所封的的世袭延恩侯朱煜勋时,发现此人住在东直门北小街胡同里几间破屋里,穷困潦倒。得知已经退位十二年的溥仪愿意见他,朱煜勋高兴异常。随后,的后人和朱元璋的后人在又见了面,朱煜勋告辞时还讨到了溥仪的赏钱。此后,溥仪流亡天津等地进行复辟活动,这个明朝后裔居然前往追随,甚至一直跟到长春的伪“满洲国”官内,以现身说法颂扬清朝一向“皇恩浩荡”。
为什么这支明朝后裔直至清朝已经灭亡,还要跟着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流亡呢?关键还是经济原因。他们十代人都过惯了清朝的供养生活,爱新觉罗皇室自然成了衣食父母,在清朝灭亡后又因没有人供养而。至于满清入关时屠杀朱氏皇族的惨况,在朱煜勋的口中和笔下都全然不见。由此可见,当年康熙和要求保留一支明朝宗室并封侯的这种假仁假义政策,还是很成功的,在二百多年里用不多的供养费就为清朝买到了一块廉价的装饰品。
在明末清初战乱中,朱氏皇族的遭遇是悲惨的,这恰恰说明了朱元璋使后代都锦衣玉食的优养方式是完全失策的。在并享有特权的生活中,朱明皇族既丧失了才干,也没有了奋斗精神,在战乱狂飚中自然不会有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