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三大案看似荒唐,实际上暗藏杀机,目的是

历史人物 2022-10-28 10:20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末有三大案——、、,这是末年发生的影响到皇位继承、死亡之谜的大事,这三件事引发了朝局纷争,是明朝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所以在明朝历史上影响巨大。

  ,类似的事情在南明也发生了,也是三件,也被称为“三大案”,与明末三大案不同的是它们都发生在南明弘光朝,相同的是影响都十分巨大,南明三大案分别是“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

  大悲案最为简单,在北京自杀后,弘光在南京继位称帝,一个和尚突然来到南京自称是明朝的亲王,命有司对其审判,后查明系伪装,而且所言十分荒唐,大悲和尚被处斩。

  其他两件,太子案和童妃案则没那么简单了,对于弘光皇帝来说,这两件案子涉及到别人()的儿子和自己(弘光皇帝)的老婆是真是假,而且两者影响十分巨大,甚至会威胁到弘光皇帝刚刚坐上的皇位。

  1644年十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与一名少年结伴而行,半路上少年自称是崇祯太子,到南京后高梦箕也不能辩其真假,就将其转移到苏州、浙江一带藏起来,该少年经常,搞得尽人皆知,无奈之下,只得将其送往南京,交由大家审议。

  弘光皇帝闻奏则令有司共同审视,弘光朝中有很多大臣都曾在崇祯朝任职,很多人都认识太子,大学士王铎曾任东宫教官,所以他被指定前去辨认,他在回奏的奏疏中说

  臣一见即咤之曰“此假人假事,犁丘之鬼也,太子岂其然乎?”臣同旧礼部尚书北京端敬殿中侍班三年,例当考满升荫,为妬者沮之。尚记先帝东宫大目方颡,高声宽颐,厚背首昂,行步庄,立度肃。今臣立于面前曰“汝识我不?”应曰“不也。”。。。臣又问“讲书在何殿?”曰“文华。”岂知其在端敬殿也。

  由这段所谓“太子”与东宫教官的见面描述可知,此时乃假太子,否则他怎么可能不认识教了自己三年的老师呢?而且也不知道自己当年读书的地点,更加可以证明其是假冒。后来又有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旧东宫伴读丘执中前去辨认,也都表示不认识,不过他们表示不认识也有可能是迫于弘光帝的压力,我们不能小看明朝知识分子的骨气,他们如果认出太子是真的,肯定会拼死维护的,而且“太子”本身并不能认出大臣们,且对读书之事说不明白,可知其必是假冒无疑。

  而“童妃案”则讲的是弘光皇帝老婆的事情,弘光元年(1645年)初,河南一个的妇人面见河南巡抚越其杰,自称是德昌王(弘光皇帝为福王皇子时所封郡王)的妃子,在战乱中与朱由崧失散,越其杰,将其护送来北京。朱由崧根本不认,立即宣布为假冒,童氏一到南京就被下狱审讯。

  其实,“太子”和“童妃”不过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利用两案的影响来动摇弘光皇帝的根基,而且根据动机和种种迹象分析,这些人就是的一部分人,他们的目标是推翻弘光皇帝,而立他们想立的潞王。

  因为,从年间的“争国本”事件起,东林党就以道统的维护者自居,他们极力阻止万历立自己喜欢的皇三子(后被封为福王,即弘光皇帝朱由崧的父亲),而让万历皇帝长子光宗顺利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自从这次胜利之后,东林党一直以“正人君子”自居,努力去维护他们所认为的正义。

  而在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以后,崇祯三子均下落不明,在南京议立新帝时,虽然小福王朱由崧的血统比其他候选人都近,东林党认为是自己过去一直反对的对象,如果让老福王的后人登上皇位,自己之前的努力岂不是前功尽弃,而且也担心小福王上台之后会对东林党进行报复打击,所以东林党人反对立小福王,而是支持立血统遥远的崇祯皇帝的堂叔潞王朱常淓。

  后来小福王凭借军阀的支持登上了皇位,这就是弘光皇帝,东林党人对弘光皇帝的继位并不,反而想尽办法欲将其拉下马,“太子案”和“童妃案”的真正目的就是将弘光皇帝赶下台。

  ,“太子案”中如果不能证明太子是假冒的,那么弘光皇帝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退位则心有不甘,正中了东林党人的计,不退则被世人所诟病,毕竟太子才是崇祯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而“童妃案”则更加阴险,是要对弘光帝,东林党的目的是用“童妃”的真来反证弘光帝的伪。

  复社人士钱秉镫的好友金堡《徧行堂集》记载道

  予闻弘光伪福邸也。福邸已被难,其妃有弟与一内侍偕走,诈称福邸。既登极,内侍惧福不敢言。童妃至,伪福邸恐事露,遂致之死。马士英特欲立福邸翻东林之局,遂使拱手以奉之清耳。

  由此可见,东林党人有着这样的逻辑,即弘光皇帝是假冒的,所以他不敢见童妃,否则一见面童妃就能指出弘光皇帝是假冒的。而实际上,根据考证,福王朱由崧的真实性不容质疑,因为这不是本文的主旨,就不予展开论述。

  “太子案”和“童妃案”看似荒唐,实际上暗藏杀机,目的就是要将弘光皇帝赶下台,以实现东林党人自身的政治目的。虽然弘光皇帝昏庸无能,这并不能代表东林党此举就是正义的,毕竟福王朱由崧是当时南明无可奈何的第一选择。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