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门为什么通常要往里面开而不是往外开呢
,再大的城门也是门,是门之一种。古代的门,不管是宫门城门衙门门,还是家户的小门,没有冲外开的(不像现代人家的防盗门,可以往外开,也可以往里开)。所以古代只能“推门而入”,而不能“推门而出”,推是推不开的。
,为什么古代的门都朝内开?
古代的门不像现代的门,一个门框里安一扇门板,门框固定在墙上,门用铜叶片固定在门框上,在右在左,朝里朝外,随便怎样都行。古代的门不装在门框上,而是插在门框内侧上下、房屋内墙的“户枢”上,两块门扇绕着枢纽转,户枢必须牢牢地固定在墙上,而且门的下方还安有户槛(门槛),这都限制了门只能朝里转动。如上图,公共建筑(如寺庙、宫殿、城门)的大门,门外往往还砌有起防护、装饰作用的砖包石门,有这个坚固的石门在外,里头的木门如何向外打开?
第三,古代的城门都设在城门洞子中间靠前的位置,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门扇转动的区域与前后墙面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要往里凹进去许多,门就固定在凹进去的上下角的石制户枢上。这么做,一方面可以有地方固定户枢和门轴,还可以对木制枢、轴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门在打开时,可以尽量靠墙里,减少对人马通行的阻碍。
城门往内开,则大门的所有重要构建都在城门的内侧,有利于保护城门。
第四,古代城门固然能起到防止敌军冲入城内的作用,那不是它的主要作用。在古代战争中,发生围城战时,在城池防守最为薄弱的城门外,往往要屯守重兵,决战于城外。即便当敌兵冲到城门口,守兵急于关门时,是朝外开的门好关呢,还是朝内的好关?是朝内的门好关,且呈往外顶住之势!(图为北京城正面的正阳门,门洞远景为正阳门箭楼)
有人说,当攻城士兵撞击城门时,朝外开的门比朝内开的门更容易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实际上这纯属想耳,在重型撞城锤、冲城车的冲击下,门无论朝哪个方向开,都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果敌军已开始撞击城门了,这时木制包铁的门已不能维持太久,城内守兵在此时必须在门后迅速堆放大量砖石,甚至直接将城门堵死。否则城门须臾即破,或被敌人纵火烧毁,大批敌军将由此涌入。两扇木门,能起多大作用?谁能靠两扇木门守城?
第五,城门遇到攻城器械的机会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时候,即和平时期,城门只能“防君子不防小人”,每天辰开夜闭,吱吱呀呀、悠闲自在地过着它安生的太平日子……敌人来了,还得靠城墙,靠无畏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