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后,有许多忌讳和禁忌都和他有关你
忌讳一词,出自于《周礼.春官.小史》,有“则昭王之忌讳”一语。
郑玄说,“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就是说,臣民知道先王死的日子,不能作乐。知道先王的名字,不能直接说。
作《上林赋》说,“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由于中国的风俗习惯往往忌说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或者忌讳做某些认为不吉利的事。
比如在年三十的晚上,是不能说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即便打破了碗碟,也不能说“破”“坏”之类的字眼。要说岁岁(碎碎)平安,这是每个人的共同忌讳。
而个人的忌讳就因人而异了,比如在矬子跟前不说矮,这便是矬子的忌讳。
是的开国,但在朱元璋少年时代,由于家贫,他曾出家做过和尚,被人吆来喝去。
当和尚自然要剃光头发,朱元璋认为这是不光彩的事情。
于是他对光、秃、亮这类的字眼是忌讳的,对于“僧”这个字也是不喜欢的。
推而广之,朱元璋对“僧”字谐音“生”字,在朱元璋听来也是觉得刺耳。
朱元璋青年时期,参加了红巾军,做了一名小卒。
当时政府的文件、官僚们的口头上,都把红巾军称为“红贼”“红寇”,朱元璋最忌讳别人骂他是“贼”是“寇”。
推而广之,就连与“贼”长的相像的“则”字,老朱也十分讨厌,看着就来气。
朱元璋出身低微,父亲,祖父,曾祖父世代为农。
外祖父是算命先生。在社会都是最卑微的小人物。没有地方值得夸耀。
据说,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和文臣们商量重修家谱。
参考历代开国皇帝的样子,要拉扯代同姓的名人做祖先。
想来想去,他认为著名的大学者可以做祖先。借以抬高身价。
有一日。徽州朱典史来京朝见,朱元璋问,你是朱文公的后人吗?
朱典史不知朱元璋要套朱熹作祖先,只好实话实说,“不是。”
朱元璋很失望。转念一想,区区小吏尚且不肯冒认他人做祖宗,自己堂堂帝王,万一认错了祖宗,甘当别人家的也就罢了,一旦被人指破,落个笑柄,如何使得。
老朱决定不拉扯祖宗了,索性向老乡学习,卖弄出身,反复强调自己是不靠根基,靠自己白手打天下的。
朱元璋无一开口,一动笔,就是“朕本淮右布衣”、“天子江左布衣”、“匹夫”、“起自亩”、“出身微寒”之类的话,强烈的自卑感是他嫉妒名门望族,憎恨世家子弟。
具体表现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尊,自比刘邦,说自己是马上得天下的帝王。
他自己说可以,却不许别人说他的出身,谁说了,就触犯了忌讳,惹怒了皇帝,性命就难保了。
朱元璋的忌讳是十分广泛的。
是淮西妇人,脚大,时,朱元璋见到一灯笼上画一妇女,双手抱着一个西瓜骑在马上。马背上露出的脚很大,老朱心里老大不痛快,说,“彼以皇后为戏谑”“命追查画工”杀之。
朱元璋以个人的忌讳,用法令的方法固定为国家的禁忌。
公元1393年公布条令禁止小民取名用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
公元1393年,又出榜文,禁止百姓取名太祖、圣孙、龙孙、黄孙……等字样。
并禁止民间久已习惯的称呼,比如不许称医生为太医,大夫、郎中。只许称医士、医人、医者……。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忌讳还是蛮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