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强武状元,张三甲排名第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人向来要比目不识丁的武人更受人们的敬重,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想尽办法让读书人入朝为官,不过随着制度的发展,武举考试慢慢完善,习武之人想要,除了参军立功外,武举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方式,在武举制度诞生后就产生了多位武状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八大最强武状元都有哪些吧。
郑冠
郑冠(793?-853?),文武双科状元,字号籍贯不详。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状元及第。他长于书法,据元和九年(814年)李蟠述,裴潾正书,《济亭记》为其所篆 。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王起。试题为《丽龟赋》等。同科有袁不约、李敬方等。取状元后入仕,大和二年(828)登军谋弘远、堪任将帅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同科有李式。后曾官户部郎中,不知所终。823年,郑冠高中文科状元,828年,郑冠又中武举状元。他成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位文武双科状元。他长于书法,据元和九年(814年)李蟠述,裴潾正书。
朱虎臣
朱虎臣是古籍中记载的年龄最小的状元。朱虎臣,号武伯,浮梁人。《宋诗纪事》记载:绍兴年间(1131-1162),朱虎臣年仅九岁,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标;朝堂之上他面对群臣,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讲评《兵法》,推演《诸葛八阵图》,被朝中大臣赞誉为神童,皇帝特赐予他武状元,官封承信郎。
张三甲
张三甲,清二十四年(1898)武状元,是中国科举史上一位武状元。
张三甲,字鼎臣,号魁轩,又名荣甲,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十月五日生于开州户部寨村,一个清贫而又尚武世家。自幼因受父辈熏陶学到不少招数,及长武艺日精,不管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软鞭等各有独至之处,尤以起舞称著乡里,其弟冠甲及武友们虽随三甲苦学练习,不及三甲所学精熟。其父见三甲虽十五、十六岁已成彪形大汉,又兼膂力过人,是块以习武成大器的料,就送他到杨什八郎村拜开州武林高手杨国昌为师,以期三甲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杨师傅精心教练、指点,三甲谨遵师训,刻苦求学,武艺日臻上乘。百八十斤的练武刀耍起来如盘龙翻舞,套数多变,跑马射箭又。
许泰
许泰(?~?),字号不详,江都(今江苏)人。弘治十七年(1504)甲子科武会试第一人。? 此科共取中武进士35名,许泰等8人答策俱优,马、步射共中六箭以上,升署职二级。孝宗赐宴光禄寺,命兵部尚书刘健主持。在大现有史料可考的52名武状元中,许泰是官职最高的一个(左都督,正一品);也是唯一被皇帝收为义子、唯一被赐(朱)、唯一被封爵(安边伯,永定伯)的武科状元。
员半千
员半千(621~714),字荣期,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原为彭城(今江苏徐州),其十世祖刘凝之,为南朝刘宋起部郎,刘宋灭亡后逃奔北魏,自以忠烈比(即),封赐其姓氏为"员"。
半千父早亡,由伯父抚养,自幼熟通经史,客居晋州(今山西临汾)时,被举为童子。唐咸亨年间(670~674年)初,连中八科制举,授武陟县尉。逢连年旱灾,他建议县令赈济饥民,不从。后趁县令外出之机,开仓放粮,百姓得以稍免饥馁。但此事却惹怒了怀州刺史郭齐宗,将其下狱。后河北道存抚使薛元超巡察至此,被无罪释放。不久,应岳牧科制举,在武成殿应对兵书天阵、地阵、人阵之说,博得高宗赞赏,对策擢为上策。后历任华原、武功县尉。垂拱年间(685~688年),任左卫胄军,充宣慰吐蕃使。辞行时,武后(则天)慕其才学,留他在朝中,以备顾问,旋即入?供奉。证圣元年(695年),为左卫长史、弘文馆直学士,与着作佐郎路敬淳分日待制显福门下。撰《明堂新礼》3卷,则天封禅中岳(嵩山)时,又撰《封禅四坛碑》12首,皆献于则天,前后受赐绢帛千余匹。长安年间(701~704年),累迁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因古无控鹤之职,当时任此职者又皆轻薄少年,半千不屑与之为伍,遂上疏请罢此职,违则天旨意,左迁水部郎中,预修《三教珠英》。不久为棣州刺史,复入朝为弘文馆学士。又受宠臣(则天侄)等嫉忌,出为濠、蕲二州刺史。在州不专任胥吏,注重教化。睿宗即位(710年)后,征拜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平原郡公。晚年自请辞官,定居于尧山、沮水间(在今陕西省),放情山水,仍励清白之节。开元二年(714年)卒,享年94岁。死后吏民哭于野。其诗文多散失,《全唐诗》仅存其诗三首。 员半千为武举第一人,我国第一位武状元。
马全
武状元马全,山西阳曲人,原名马王泉,是一位性格耿直,武勇超群的英雄人物。十七年(1752)他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武探花,授官福建游击。他与同僚某人语言失欢,发生斗殴。某人敌不住马全,由衙门逃到城门外,马全骑马追到城濠的桥上,两人奋拳搏斗,后来竟一起落入城濠。因为这件事,他被参劾罢官,只好流落北京。过了几年,他改名马全,重新参加乾隆二十四年的武乡试,取得武举人资格。第二年参加武会试、殿试,居然以优异成绩获取一甲一名武状元。殿试外场的时候,乾隆认出了这位技勇出众新科状元马全,其实就是几年前的武探花马王泉。马全不胜惶恐,乾隆爱才心切,居然不咎既往,使马全重新获得为国效力的机会。后来,他参加了平定金川叛乱的战争,在木果木之役中,率部殿后,英勇殉职。
他是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李遵顼
李遵顼,西夏崇宗之曾孙、李安全堂兄弟、李彦宗之子,虽辈份比桓宗、襄宗低,但年龄却比他们大。西夏天庆十年(公元1203年)后统领西夏军事。
虽然史书记载:"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但根本是一个比襄宗明智不多的昏君。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襄宗自立,改元光定,全盘承袭襄宗自取灭亡的政策,继续破坏金国与西夏关系,发兵侵金;金宣宗也不遑多让,决定痛击西夏。更不幸的是,夏军军力早已废弛,不断战败,反而没有令遵顼知难而退,更激起他的野心和战欲,继续发动战争,令人民,民怨四起,经济严重破坏,国势直线下降。在位期间根本没有想过与金国议和,虽不断有忠良之士直言进谏,但一一被他痛骂,包括其子李德任。1224年,传位于子李德旺,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1226年病卒,年64,谥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遵顼年少时虽贵为宗室,但勤奋上劲,史载其︰"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于西夏桓宗天佑十年(1203),庭试大显身手,夺得第一,后仕途一路顺畅,至以状元身份为皇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可谓弥足珍贵但其人政略昏庸,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上冒失轻率,反复无常,招致蒙古金国的双重打击,又及常年战事频繁,国家不事养息,终使西夏经济严重破坏,国力不振。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用,任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公元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