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史书是胜利者写的 刘邦上当皇帝后为何没有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爱句子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胜者撰写历史,刘邦夺得江山后,为啥项羽没被污名化?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君王深谙此道,项羽和刘邦亦如此。时局已定,被围困在乌江,唯一的退路就是过江投靠江东父老,项羽宁可乌江自刎也不肯过江,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项羽死后,胜利者属于刘邦,天下唯他一家独大,刘邦没有借助权势将曾经的对手在史书上污名化,而是如实记载了历史。以刘邦的小人行径,不趁机对项羽落井下石也是令众人惊讶,只要好好分析一下项羽的为人,就知道为什么刘邦没有那样做了。
项羽之死
滚滚的乌江水翻腾不息,历史风流人物的更迭不会引起乌江的波澜,因为早在千百年前,它就已经见证了刘邦和项羽的之争。
那是在去世之后,继承了他爹的暴虐成性,又没有他爹的手段,不问朝政,大事全都交给处理,而赵高一心想要篡夺皇位,所以也不管百姓的死活,于是在胡亥的手里日益衰败。
这时候,农民受到的压迫已经让他们无法喘息,四地百姓,自立为王,讨伐秦二世,联合项羽一起发动了会稽起义,在起义之后,项梁自立为。
项羽一直追随着自己的叔叔,在一次战争中,项梁轻视了秦朝的军队,大意之下不仅自己失掉了性命,部队也受到了严重打击,项羽虽然悲痛,但还要振作起来,反抗秦朝。
项羽在国仇家恨的催使下,几年之内连连胜出,秦朝也在这时消失在了历史中,项羽成为了西楚霸王,一时之间无人能挡,可是他却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刘邦。
二人原本都是项梁的部下,为了能够顺利讨伐秦朝,一度联合起来打仗,随着秦朝退出历史舞台,二人也开始剑拔弩张,谁都想做老大,那就打吧,谁赢了谁说了算。
两个人总是较着劲,垓下之战中,刘邦手下的,把项羽的人马团团围住,项羽已经弹尽粮绝,面对这样的绝境,项羽只有奋起反抗才能获得一线希望。
可是刘邦的势力太大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接踵而至,项羽根本杀不完,兵马也损失了很多。没办法,他只能先撤退,趁机搞突袭。
一天夜里,项羽听到了营地的楚歌声,他以为刘邦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于是跨上乌骓马,带着八百多个士兵越过刘邦的把守,将汉朝营地围个水泄不通,天亮时刘邦见此情景就与项羽展开激战。
项羽再一次失败了,他想逃回楚地,可是汉兵紧追不舍,誓要。看着手底下仅剩的百余人,项羽自知是天要亡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这时候,他迷了路,遇到了一个三叉路口。
项羽问路边的老农夫哪条路可以逃出去,谁知那老农夫知道这人是项羽,于是故意指了一条死路。项羽走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被骗了,因为前面是一个沼泽地,等他绕出沼泽地的时候,刘邦手下的士兵已经追了上来。
项羽继续往别处跑,此时的他非常狼狈,可是眼看着他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少,面对着这样的局面,他知道已经没有办法脱身了,于是就决定殊死一搏。
好在自己一边打,一边撤退,走走停停就来到了乌江边上,身后就是希望,有士兵劝项羽过江,江东虽然是个小地方,好歹是项羽发迹的起源,如果过了江,到那边还可以。
可是项羽却长叹一声说“当时我在会稽起兵时从乌江带了八千士兵,现在他们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的话,即使江东的父老还会拥戴我做他们的君主,我已经没有脸面再见他们了。”于是,项羽就在乌江拔剑自刎。
项羽在乌江自刎的消息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刘邦有喜有忧,喜的是终于除掉了一个劲敌,忧的是一双双眼睛盯着他,如果刘邦处理不当,可能会让群众不满,他刚建朝,根基不稳,最怕失去民心。
刘邦的目的
项羽死后,刘邦从此就没了顾忌,一举统一汉朝的江山,他被关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好奇刘邦会怎么记录,依照刘邦的个性,落井下石也不是没有可能,刘邦却没有那样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刘邦之所以如实的书写历史,原因有三,第一,所有人都知道项羽是个常胜将军,几十场胜仗都没有败绩,虽然百姓不喜欢项羽的骄傲自满,是从心里佩服项羽,如果刘邦不按照事实说话,就会让百姓对刘邦有所轻视。
百姓心里可能会认为刘邦能战胜项羽就是因为刘邦,这对日后国家的发展有很多弊端,,项羽虽然死了,项羽这个人的影响对自己很重要,所以倒不如借此机会,用项羽卖一波好人设。
大家都知道项羽和刘邦是死对头,非功过无人能评判,只有他们二人知道。作为旁观者,百姓的内心都是倾向于弱者的,而项羽就是他们心中的弱者。
这时刘邦如果表现出对项羽的惋惜,一定会令百姓拥戴,所以,刘邦为显现出自己的深明大义,在项羽去世下葬时,还亲自为项羽扶棺,这样的做法受到了百姓的称赞。
,刘邦和项羽的出身也让刘邦不敢乱写,一个混混出身的人能有此番作为,还多亏了当初项梁给他机会,如果他乱写的话,一定会背负千古骂名,刘邦不敢冒险,我想,如果可以,刘邦一定会将自己美化一番。
项羽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这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项羽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他能被当成偶像,或许就是因为他的气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