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作为一国之君,为何连杀三位重臣?

历史人物 2022-10-24 14:45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时期蜀汉(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下面爱句子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刘琰之妻留宿皇宫长达一个月,刘琰休妻子,被杀;李邈上书诋毁,被杀;口出怨言,下狱后自杀。

  刘禅作为一国之君,为何在这个特殊时期,连杀几位大臣,其实是有深意的,这关系到蜀汉最高权利的过渡,我们先看看这几个人是什么身份,又是代表着什么势力,而刘禅这个皇帝是如何通过杀人而真正掌控蜀汉最高权利的。

  先帝刘备座上客——刘琰

  其实刘琰并不是刘禅所杀,刘琰的妻子是正月去皇宫,“经月乃出”,大概是过了一个月就出来了,而这时候诸葛亮还在成都,并且不久之后就开始一次北伐,从时间上和实际情况分析,他 应该是诸葛亮所杀, 意义,具体看我们慢慢分析。

  刘琰,蜀汉元勋之一,他是豫州人,也是大汉宗室。

  刘备在豫州之时,,很多人还不承认刘备的宗室身份,正好有一个仪表不凡,谈吐有度的宗亲前来投靠,于是刘备将其引为座上客。

  刘琰本身能力其实并不太突出,他身份非凡,再加上比较会说,可以作刘备对外的一个形象代表,也算地位非凡。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驾崩,留下诸葛亮和为辅政大臣。太子刘禅继位之后,刘琰作为功勋元老被封为都乡侯,兼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仅次于李严,不久之后还被升为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可是真正的重号将军,在东西两汉,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和,还在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之上。

  虽然刘琰这个重号将军并没有兵权,只是一个虚位,地位之尊贵,非同一般。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刘琰在蜀汉正营名声不显,说明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功绩,那他何德何能窃据如此高位呢?

  主要是为了制衡李严。

  众所周知,刘备临死之前,留下两位辅政大臣,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统管内外军事”的李严。

  也就是说,丞相诸葛亮原本只是受命主政,而军事由李严负责,可是,当刘备死后,诸葛亮想要北伐之时,他不可能不收拢兵权 。

  ,争权是事实,并不是说诸葛亮贪权,而是因为蜀国国力微弱,想要在乱世生存下去,并想更进一步,所有的力量必须握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这也是蜀汉其他大臣以及皇帝默许的根本原因。

  为了掌握兵权,之前,先是将有“统管内外军事”之先皇遗命的李严任命为“骠骑将军”,然后又树立一个傀儡“车骑将军”,这就将李严的地位大大降低了。

  明面上给他升官,实际上,却将其沦为和一个象征性的刘琰相提并论,可见明升暗降之意。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负责粮草运输的李严弄虚作假,刘琰与诸葛亮等人共同上书请求罢黜李严,在弹劾诸臣之中,车骑将军刘琰位列第一。

  刘琰这个有名无实的“车骑将军”不仅制衡了李严,同样被制衡的还有留守汉中近10年,实质上的封疆大吏镇北将军。

  建兴十年(公元232年),刘琰与魏延不和而发生争吵,受到诸葛亮责备,被遣返成都,官位保持不变。

  这些人因为对蜀汉的忠心,所以并没有对诸葛亮统一权利产生太大阻碍,所以刘琰这个虚职也许并没有起作用。

  也正是这些考虑,最终,从来没有掌握过兵马,却又勉强算是宗室的勋贵刘琰一跃成了军方第二位大佬。

  那么,与诸葛亮在同一年被杀的刘琰是否被“”呢?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正月,刘琰的妻子进宫给祝贺新春,过了一个月才出来。

  当时蜀汉 有这么一个传统,大臣的妻子会入宫给母仪天下的太后拜年。

  胡氏长得很漂亮,在皇宫住了一个多月,而皇宫中又有一个的男人,于是刘琰不免怀疑胡氏是不是与刘禅发生了什么。

  当胡氏回家之后,刘琰就让手下抽她耳光,还亲自用鞋底踩她脸,并将她休了,赶回了娘家。

  如果说到这里都感觉还比较正常的话,接下来的剧情会让人大跌眼镜,胡氏竟然去相关部门告了刘琰,刘琰被抓,甚至直接被杀了。

  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五百挝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刘琰传》

  为什么说这让人“大跌眼镜”呢?

  ,胡氏和刘琰的身份根本没有可比性。

  刘琰身为刘备时期老臣,而胡氏“有美色”,说明她并不是刘琰原妻,大概率是续弦,给这么一个糟老头子做续弦,想必也不是出身太大的家族,敢去告状这么一个大佬吗?

  ,哪怕是真的告了,谁敢审理,又有谁敢将其处死?

  我觉得刘禅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做不仅有“欲盖弥彰”之嫌,而且会让更多的老臣寒心。

  再看看时间,这一年诸葛亮一次出征北伐,2月出征,8月病逝于五丈原。结合胡氏在2月从皇宫出来,然后有了这场闹剧。

  最大的可能是诸葛亮在出征之前就已经将刘琰杀死,免得后方不稳,并且处死刘琰之后,还取消了大臣在新年给太后拜年的习俗。

  诸葛亮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先主为何礼遇刘琰,无非是看在同室的身份上,为自己“中山靖王之后”找证人。

  而刘禅为什么给他封高位,是为了借助他先帝老臣以及宗室的身份来巩固权力。

  可是刘琰做了什么?

  怀疑刘禅与自己妻子有染,无论是否是真实,都给刘禅留下了不可洗刷的污名,这样一来,你对得起厚待你的两位皇帝吗?

  再加上,骠骑将军李严已经被贬为平民,车骑将军地位太高,交给这么一个轻浮之人,实在不妥。

  ,大战在即,国内怎么能出现这种玷污皇帝名声的事情,需要!

  作茧自缚的杨仪

  关于杨仪与魏延的矛盾,我们就不赘述,我们谈谈杨仪的死亡之路。

  诸葛亮死时,杨仪是以丞相府长史的身份,与等人一起统率部队撤退的。

  而这个丞相府长史,听起来并不起眼,可是我们要知道,当时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统领国家一切军政事务,所以前线最高统帅,没有什么大将军,也没有什么车骑将军,只有丞相。

  哪怕是做了近10年的汉中太守、镇北将军魏延,都是被封为丞相司马,这才能命令他出兵的。

  所以说,诸葛亮死后,当时名义上的最高职务就是丞相长史,这才是杨仪与魏延相争的底气。

  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杨仪自以为自己就是丞相的接班人,在跟魏延闹翻之后,不顾魏延老臣的身份,竟然令砍了他的首级不说,还夷了他三族,此举可谓是嚣张至极!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丞相临死之前,已经给刘禅推荐了,因为诸葛亮也觉得杨仪性情急躁狭隘,不堪重任。

  蒋琬是谁?也是丞相府长史,不过他不是参军长史,而是留府长史,一直留在成都,杨仪尚且不知道,自己志在必得的地位其实根本就是。

  等杨仪回到成都,发现一切和自己预料的都不一样,不仅自己没有得以“继任丞相”,甚至连已经被封为“尚书令”的蒋琬都不如,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于是,他跟自以为有过患难之交的费祎抱怨,说自己要是在丞相死后,带兵投靠曹魏,怎么会混到如今的惨状呢!

  谁知道,费祎跟他关系并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好,将他告发了,于是被贬为平民。

  被贬之后的杨仪依旧不满,继续上书表达自己的愤怒,被下狱,因而自杀。

  杨仪之死其实死在自己的嚣张妄为之上,诸葛亮一死,他就敢杀为蜀汉镇守汉中十几年的重臣魏延,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这样的人一旦身居高位,恐怕比还残暴吧!

  所以,无论是诸葛亮是否真的给刘禅写了密信,让蒋琬接替自己,或者他有没有大发怨气,有了魏延的先例,朝廷或者说刘禅都不可能让杨仪身居高位的,这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口无遮拦的李邈

  裴松之评价李邈性格疏狂率直,而他的死也是因为他的性格。

  李邈原本是益州本地人,刘备应之邀,后来,李邈还被任命为益州从事,也算身居高位。

  可是李邈却并不买账,他在过年大庆的时候,当众对刘备谴责“振威将军(刘璋)本来以为与你同为宗室肺腑,这才相邀,没想到敌人没能讨伐,振威将军自己却被灭了!我觉得将军您此举是很不合时的!”

  李邈眼看要被侍卫拉下去砍头,还是诸葛亮求情,这才免除一死。

  建兴六年,第一次北伐失败,失街亭,诸葛亮想杀马谡以振军威,李邈却他不要杀,与诸葛亮意见不合,被他遣返,从此不受重用。

  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穿着白色衣服为诸葛亮举行3天的哀悼仪式,没想到李邈上书,劝告后主,说诸葛亮这样的权臣,死得好,他死了国家才能安定,君臣一心,百姓也而庆祝。

  李邈自以为揣摩出了上意,觉得长期被诸葛亮压制的刘禅,应该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话,谁知道,刘禅直接将他砍了!

  李邈之死,其实也并不一定就是因为他的率直,我觉得他的口无遮拦,更像是自以为是。

  ,谴责刘备的时候,他是当着益州所有官员的面,又是新春之喜,刘备刚得益州,杀自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像是邀名。

  ,对于马谡一事,他更是为了劝而劝,根本不知道诸葛亮杀马谡,可不仅仅只是因为败了一场,而是整个北伐的失败需要一个承担者,也是为下次能继续北伐,断了那些反对者的声音。

  ,他自以为看穿了权臣与皇帝的阶级矛盾,其实不过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诸葛亮虽然权力大,他并不是贪权,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不过是为了报答先帝知遇之恩,而刘禅之所以默认诸葛亮的权力,是因为他了解诸葛亮,绝非、董卓这些权臣。

  诸葛亮死后,蜀汉再也没有丞相,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刘禅手中,哪怕是投降之后,依旧能“”,在洛阳安享余生,这样的人,政治智慧岂能小觑?

  这三位蜀汉大臣之死,其实就是诸葛亮死亡前后,蜀汉政权交接的一个缩影而已。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