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绍兴师爷究竟是有多出名呢?
师爷在古代等同于,因为将领出征常常以幕为府,所以出谋划策的人便称为幕僚。时期,各个衙门都会聘请一位师爷,担任主官的助手,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不过师爷中最出名的便是,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师爷会单独分出一个“绍兴师爷”?实际上这也是因为绍兴籍的师爷很多,而且流传度广,所以一时变成了师爷的统称。绍兴师爷究竟是有多出名呢?
浙江绍兴,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仅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兰亭公园,陵),物产名品(绍兴酒),还有一些历史轶事,比如绍兴师爷。
绍兴师爷,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从一些笔记小说中听过,这到底是个什么职业呢?
先说说“师爷”,这个职业大家肯定在古典小说听说过,最有名的莫过于公了,,公孙策是虚构的人物,但师爷这个职业却是存在的,不过师爷并不是朝廷官员,他是中国古代各级官员所聘请的私人顾问,毕竟古代官员很多可能都只读过经典,对刑名、钱谷、文牍等繁琐地方事务不熟悉,需要顾问。
而封建制度最顶峰的清朝,师爷制度最盛,清代从总督巡抚到知府县令,皆聘有幕宾(师爷的别称),而清朝的师爷,通常来自绍兴府八县,所以又称“绍兴师爷”,到了后来“绍兴师爷”更是成为师爷的别称。
清代绍兴师爷有多盛呢?绍兴籍师爷龚萼在《雪鸿轩尺牍》中说“吾乡之业于斯者不啻万家。”,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可以说师爷已经成了绍兴的地域性职业了,到了元年(1723年),雍正帝更是实在受不了,下诏“禁经承专用绍兴人”,为啥呢?因为“山阴、会稽、萧山之人,专习钱谷刑名之学,盘踞天下大小衙门,相传已久,积弊渐多”。
可绍兴为什么多出师爷呢?这就和绍兴地方文化有关,实际上从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绍兴师爷帮”的前身“绍兴胥吏帮”。明朝人王士性在他的《广志绎》里说“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绍兴古称越州,因为此处为古都城)。
绍兴这个地方人文风气非常盛行,年年在当中都能取得好成绩,这也造成一个问题绍兴府内部文人竞争更激烈!每年考上的毕竟是少数,那剩下的人呢?很多未中举的人只能另辟蹊径,比如做幕僚,经商。
而绍兴这个地方开发也已经趋于饱和,清代绍兴的人口密度竟达每平方公里579.55口,居全国人口密度的第三位,这导致绍兴地狭人稠,耕地贫乏,谋生不易,绍兴人不得不大批外出工作,而绍兴流民很多都是有知识,脑筋活泛的,自然不会干一些体力活,他们是用脑筋赚钱,于是师爷这个职业便很流行。
而绍兴人当了师爷后,又形成了团体帮派,在家乡大量带动同乡谋生,当时全国各地的绍兴会馆甚至还有“幕学”这一学问,不过“师爷”这个职业竞争也很激烈,自小要拜师学艺。
一直到清末,绍兴师爷才开始式微,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展开整顿官僚,相继裁撤了不少冗员,又有废八股、停科举之事,极大削弱了绍兴师爷在政坛上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