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原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唐朝是如何反败为

历史人物 2022-10-24 11:42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发生于唐武德元年六月至十一月,今天爱句子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浅水原之战是平定陇右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唐军先败后胜,最终消灭薛秦,平定了陇右。那么唐军是如何消灭薛秦的呢

  一,隋末形势

  大业十三年(617年),在晋阳起兵反隋,一路南下,攻克长安。随后李渊在长安拥立为帝,尊为太上皇,控制了关中地区。薛举在金城反隋,自称霸王,随后他击败隋军,夺取整个陇右,定都天水,自称秦帝。

  二,唐秦争锋

  薛举称帝后,派儿子薛仁杲率兵东进,企图夺取长安。薛仁杲吞并反隋的唐弼势力,势力更加强大,围攻扶风。李渊听闻薛举逼近,急忙派儿子出兵抵御。李世民在扶风大败薛仁杲,成功阻止了西秦的扩张,稳固了李渊势力对关中的控制。

  薛举听闻薛仁杲惨败,担心李世民乘胜追击,便想要投降李渊。卫尉卿郝瑗表示反对,认为与都没有放弃,都取得成功;只是失败一次,怎么能轻易服输。薛举听了大为赞赏,从此视郝瑗为首席谋士。

  三,第一次浅水原之战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逼隋恭帝杨侑,建立唐朝。薛举则采纳郝瑗的建议,派人联络东与梁师都,共同对付唐朝。原本同意出兵助薛举伐唐,后来被唐朝使者宇文歆说服,没有出兵帮助薛举。

  薛举派兵进攻高墌城,派兵骚扰豳州、岐州。豳州、岐州距长安只有三百里,秦军此举严重威胁唐朝安全。李渊于是封秦王李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为行军长史、殷开山为行军司马,命他们率大军抵御秦军。

  李世民认为薛举孤军深入,粮草不足,于是命令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但当时李世民病重,于是把军务交给刘文静与殷开山处理。殷开山认为主帅病重,若敌军得知一定会轻视大唐,不如在营外摆下大阵,向薛举炫耀大唐军威。刘文静同意,便将李世民的命令置之不理。

  唐军在高墌城西南摆下军阵,但刘文静与殷开山轻视薛举,没有防备。结果薛举率军发动突袭,大败唐军,拿下高墌城。李世民只得退回长安,刘文静与殷开山则被李渊降职。

  郝瑗劝薛举乘胜追击,直取长安,获得采纳。但就在大军出发前不久,薛举突然病死,子薛仁杲即位。郝瑗为薛举之死悲伤不已,也在不久后病死。薛举的死使得西秦错过了一举攻克长安的机会,给了唐朝以喘息之机。郝瑗的死更使西秦丧失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名臣,是西秦的巨大损失。

  四,第二次浅水原之战

  薛仁杲为人残暴嗜杀,许多西秦大臣都对他十分畏惧,想要投降唐朝,这使得薛仁杲无法稳固西秦内部局势,为他在第二次浅水原之战的惨败埋下了祸根。李渊一方面派李世民抵御薛仁杲,一方面同凉王交好,共同对抗薛仁杲。

  唐军兵临高墌城,薛仁杲派大将宗罗睺抵御。宗罗睺多次向唐军挑战,但李世民坚守不战。众将都想要出战迎敌,李世民对他们说“我军在不久前惨败,士气低落。秦军则因为获胜而轻视我军,所以应该坚守不战,等待时机。等到秦军士气衰弱而我军士气振奋,就可以一战消灭他们。”众将听从,坚守两个多月。

  秦军粮草短缺,于是梁胡郎等人率部降唐。李世民知道西秦内部人心不稳,便派梁实前往浅水原驻扎以吸引秦军主力。宗罗睺率大军围攻梁实,但唐军据险而守,秦军数日无法攻克。李世民于是派庞玉出击,攻打宗罗睺。随后李世民绕到秦军侧后方出击,大败宗罗睺。

  李世民想要乘胜追击,直取薛仁杲所在的折墌城。窦轨(李世民舅舅)出言反对,认为折墌城城池坚固,难以攻克,所以应该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李世民认为唐军获胜,完全可以的拿下折墌城,执意进兵,包围折墌城。

  许多西秦将领见大势已去,纷纷出城投降李世民。薛仁杲本想据城坚守,抵御唐军。秦军所部在浅水原惨败后纷纷逃往各地,李世民又,使得他无法收拢残部抵御唐军。折墌城兵少将寡,将领们又都畏惧李世民而不敢出城迎战,薛仁杲只得在第二天出城投降。

  浅水原之战是唐朝与薛秦势力的重要一战,第一次交战时唐军轻敌,所以惨败给秦军。如果薛秦乘胜追击,会对唐朝造成致命威胁。但薛举、郝瑗相继病死,给了唐朝以喘息的时机。第二次交战时薛秦内部不稳,唐军则抓住时机,乘胜追击,给了薛秦致命一击,平定了陇右。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