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农民为什么很少主动去开垦荒地呢?
古代人口并不多,怎么样都不会多过现在这个时期,而且因为会有一些改朝换代、版图的扩张或者缩水,所以土地面积也不一样大,也都能算得上是了。有一件事情却又很奇怪,古代的农民们为什么只能去受那些地主们的气,给他们耕地,却不自己去想办法开荒呢?古代的土地并不少,为什么他们不去开荒?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土地,这是养育着所有地球生命的源泉,在古代直至上世纪,对于农民来说,堪称“一地难求”,没有人嫌自家的地少。到了物质文明和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种地——显然没有人愿意继续从事这一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脏、累、苦,何况报酬还低。自家的地尚且不愿,如有权开荒,相信也不会拿来种。
主要原因是因为,开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古代社会底层的农民来说,即使你有人力,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资源去支撑你开荒,对于一些赤贫的佃户,连基本农具都不一定齐全,不见得用双手开荒吧,更别说开荒需要的畜力,比如最重要的耕牛。
,即使你想方设法千辛万苦开垦出了一片荒地,还有播种这一关,大多数农民只能想办法去借,即使能借到,对于饥饿的农户,把宝贵的粮食撒到地里,是指望着靠收获来果腹度日的,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以前的粮食普遍亩产都不高,可能前几年地里的收获还没有投入的种子多,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早就被饿死了。
荒地并非全是荒地,很多其实都是有主的,只是还没有被开垦。古时的好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很多都是被地方宗族所控制的,一片能够开垦的荒地,即使还没有被开垦,也不是任谁都能染指的,没有宗族的分配,农民想都不要想能够随意开荒。而无主的荒地,大多条件恶劣或是不够肥沃,开垦的价值不大。
古代的荒地条件极差,不光缺水少肥料,而且土地还贫瘠,这种土地的开垦成本极高,切难度较大,需要精壮的劳动力以及合适的劳动工具,强壮的牲口,不然开垦荒地是非常难的。这些物件看似简单,在古代绝大多少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几乎都除了劳动力可以算是一无所有,垦荒耕地的牛和劳动工具统统没有,在耕地以及垦荒时只能租借官府以及地主的,而这些工具以及牛也需要极大成本,假如不小心把牛给累死,即便是全家破产都赔不起这头牛。
古代时许多朝代出台鼓励了垦荒政策,一边让农民去开垦荒地,从而减少若干年的赋税,另一方面考核各地的官员,让各地官员想方设法推动农民开垦荒地,而这些朝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新税源方便朝廷收税,简单来讲也就是为了剪羊毛而养羊,而这项政策落实难度却很大。
在朝代开国之处垦荒政策执行的还叫好,而国事衰弱时,垦荒政策却大打折扣,农民辛苦开垦出的土地,可能会被大官僚以及地主兼并,有时甚至会被官方强行征收。这也是古代农民最害怕的事情,一年的收成都在这里,如果被无情的收走了,那一家都得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