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晋国的争霸战是如何开始的?秦晋争霸是

历史人物 2022-10-24 11:36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春秋,通常被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接下来爱句子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整个春秋时代,秦国之所以无法跨过,深入中原,主要是因为晋国实在太强了!

  面对强大的晋国,秦国其实想过各种办法,只求能够打开一条通道,让自己深入中原。但可惜的是,在晋国绝对强大的国力面前,任何计策都只能是徒劳。只要晋国存在一天,秦国就绝没有机会,实现东出的愿望,只能转而向西发展。

  想要更好地理解,春秋时代的秦国到底有多强,我们还是得简单来回顾一下,秦晋争霸的整个过程。

  东周初期,随着周王室急速衰落,中原地区传统的规则,逐渐失效。原本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实力最强,可以压住其他诸侯。如果有谁不听话,就可以直接靠武力推平。

  但到了东周时期以后,因为周王室自身的实力,急速衰落,所以周王室也无法再靠武力镇压那些诸侯。如此一来,诸侯之间就开始纷纷进行兼并和战争,借此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不过,到了这个阶段,一个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在那些诸侯国的面前。作为一个诸侯国,如果贸然对其他诸侯国开战,很容易会引来其他诸侯国的围攻。如果引来众怒,导致自身被灭,那就得不偿失了 。

  而且,此时的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还是有的。所以一旦某个诸侯国,引起众怒,这时候周王室再振臂一呼,给予战争的合法性,很容易就能灭了这个挑事的诸侯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大家想了很多办法。第一个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上位之后,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号召其他诸侯国一起联合作战。将自己变成了多数派,然后再去吞并那些少数派。

  如此一来,和齐桓公一起联合的那些诸侯国,自身也都得到了实惠,自然会帮着齐桓公一起作战。而最终的利益,自然也是占据了大多数。就这样,齐桓公在位期间,齐国迅速强大了起来,逐渐成了所谓的霸主。

  但可惜的是,齐桓公晚年脑子不太够用,临终之前重用了几个奸臣。导致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开始因为争夺国君宝座,而开始相互混战。这场混战,直接导致齐国国力大跌,原本的霸主宝座,自然也就只能让出来了。

  而当齐国让出了宝座之后,接下来,各国都开始对这个霸主之位。原本齐桓公活着的时候,大家或许只敢想一想,因为忌惮齐国的威势,还不敢真的去争夺霸主宝座。但如今,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也已经有些衰落。到了这个时候,大家自然开始纷纷行动起来,打算成为下一个霸主了。

  当时有资格争夺霸主之位的国家,其实主要也就只有几个而已,分别是齐国、、晋国、秦国,以及之类的次一流强国。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秦国和晋国的争霸战,开始了。

  从东周时代开始,一直到齐桓公去世,这段时间里秦国和晋国,虽然没有称霸,一直也没闲着。

  晋国这边,晋国的初君,是周武王的儿子。所以从建立那天开始,晋国就一直是一个大国。不管是领土还是人口,在列国之中都算是名列前茅。

  而到了东周初期的时候,晋国通过帮周王室解决内乱,扩大了晋国的影响力,成为了春秋初期的一流大国。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晋国一直在内乱。虽然靠着自身强大的国力,一直在缓步扩张,但整体扩张速度,其实并没有那么快。

  这也是为什么,春秋初期晋国和齐国,都是一流大国,但齐国却率先称霸的原因。

  至于秦国,当年原本是周王室的马夫,因为养马养得不错,所以才被周王室赐予了一块封地。西周灭亡的时候,都城被攻破,此国的国君率兵前来救援,并且护送迁都。

  因为这个功劳,所以周平王迁都之后,就给了秦国一个空头支票,许诺秦国只要能赶跑西边的敌人,所有地盘都归秦国自己所有。周平王的这个许诺,虽然是空头支票,却给了秦国扩张的合法性。

  到了齐桓公称霸的时候,秦国已经占据了关中平原的大部分领土。此时的秦国,已经成为了中原西侧的第一大国。但,因为当时中原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关中地区的人口并不算多,所以秦国当时也不算是特别强大。在一些老牌诸侯国眼里,更是将秦国视作蛮夷。

  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齐桓公九合诸侯,彻底成为了公认的中原霸主。而秦国这边,也继续发力,占领了整个关中平原。与此,秦国还占据了关中地区周围的几个天险,比如。占据了这几个天险之后,其他诸侯国再想攻入关中,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其实一直都非常不错。因为这两国都是大国,而且都在急速扩张。所以在东周初期的一百年里,两国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曾经一起去辅佐周王室,也曾相互通婚。虽然没有结盟,但利益关系却高度一致,都想兼并周围的小国,所以私底下也经常联手。

  不过,随着秦国统一了关中,逐渐和晋国有了大面积的领土接壤,两国的关系,开始急转直下。

  说白了,之前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两国为了兼并那些小国,自然可以团结一致。但如今,两国有了大范围的领土接壤,战争和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最开始的时候,秦国其实还没想和晋国撕破脸。秦国这边也很清楚,晋国非常强大,远不是之国兼并的那些小国可以相比的。贸然和晋国开战,只会让秦国和晋国两败俱伤,得不偿失。但,秦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秦国想要东出的话,就肯定绕不开晋国。

  ,除了直面晋国之外,秦国其实还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北方占领草原,然后从草原迂回进入中原。另一个是南下绕过晋国,但如果南下的话,就势必要面对另一个强国楚国。想要从楚国手里夺取地盘,难度好像也不比晋国这边小。

  这三条路,不管哪一条,看起来代价似乎都很大。所以当时的秦国,便想出了所谓的‘第四条路’。既然开战代价太大,那直接靠联姻的手段行不行呢?只要双方能成为一家人,然后秦国再向晋国借一条路通往中原,是不是就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解决问题呢?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即位之后,马上向晋国的老国王求亲,求得了老国王的女儿,做了秦国的王后。就这样,秦穆公顺利成为了晋国的女婿。

  更巧的是,在这之后不久,晋国又开始内乱。老国王去世后,晋国开始内斗。早就跃跃欲试的秦穆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当即派军队进入晋国,以女婿的身份平叛,扶持了自己的一个大舅哥,登上了国君宝座。

  此时的秦穆公,既是晋国的女婿,还有拥立之功。不管怎么看,秦国和晋国的关系,都已经好到极点了。所以接下来,秦穆公就开始趁势提出一些要求。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那晋国给我点小小的地盘,让我参与一下中原争霸行不行?

  结果,秦穆公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刚刚展现出这个念头的,晋国瞬间翻脸了。那位之前被他扶上国君宝座的大舅哥,非但没有给他任何回报,反倒是开始对秦国严防死守。原本之前上位的时候,这位大舅哥已经答应了秦穆公,许诺自己登基之后,把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等他真正登基之后,马上就翻脸不认人,拒绝了秦国的要求。

  对于晋国的翻脸,秦穆公自然也是十分无奈。不过此时的秦穆公,依然还存有和平解决的念头。所以,接下来当晋国出现天灾,向秦国买粮的时候,秦穆公很大度的开仓卖粮。转过年当秦国开始闹饥荒的时候,想要向晋国买粮,晋国非但不卖,反倒是主动进攻秦国。

  结果,在这场战争当中,晋国大败。就连那位做大舅哥的晋国国君,也被秦穆公给俘虏了。战后,秦穆公把自己这位大舅哥放了回去,但要求大舅哥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秦国做人质。在做人质期间,秦穆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个大侄子,希望来一段亲上加亲,以此来巩固双方的关系。

  或许,在秦穆公看来,既然一代亲戚不行,那双方多结几次亲,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如今不光自己是晋国的女婿,晋国未来的国君,也是自己的女婿。等到这小子以后做了国君,自己向晋国要通道,自己的女婿还能不给吗?

  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秦穆公这个想法,还是太天真了。

  就在秦国和晋国亲上加亲的时候,远方那位九合诸侯的齐桓公,终于是去世了。而随着齐桓公去世,霸主国的宝座,就空了出来,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在这个新的时代开始之初,南边的楚国坐不住了。与此,老牌的次一等强国宋国,也开始打算联合其他诸侯,让自己快速发展。所以在这之后,宋国和楚国先开始交锋。结果也不难猜测,国力雄厚的楚国,自然是。而宋国的,还因为打仗过于文明,在史书上留下了一个可笑的名声。

  随着楚国和宋国结束战争,楚国北上的势头,已经无法抑制。到了这个时候,秦国知道,如果自己再不东出的话,恐怕就赶不上这场争霸盛宴了。

  恰好在这个时候,秦穆公的那个大舅哥,因病去世了。原本在这位大舅哥病重期间,秦穆公已经想好了,要靠自己的大侄子兼女婿,控制晋国内政,以此来为秦国争取通往中原的通道。但让秦穆公怎么都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开始行动,那个大侄子兼女婿,就自己逃回了晋国,根本没给秦穆公这个老丈人任何机会。

  而这个晋国女婿登基之后,秦穆公也派人试着去和他沟通了一下。果然,在国家利益面前,所谓的翁婿之情,根本不值一提,人家根本就不认账。所以在这之后,恼羞成怒的秦穆公,就物色了一个新的人选,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大舅哥。

  接下来,秦穆公直接派出军队,护送自己新物色的这位大舅哥,返回晋国夺权。在秦穆公的强力干预下,再加上重耳在国内的声望也不错,支持的人很多。所以没过多久,重耳就夺取了国君宝座。至于秦穆公的那个女婿,没过多久就战败被杀了。

  这样看来,在秦穆公眼里,所谓的女婿,其实也没什么分量。

  不过,秦穆公的算盘,最终还是打错了。因为那位新被他扶上位的大舅哥,回国之后,一样也不认账。更要命的是,相比之前那个大舅哥,以及之前那位女婿,这位新上位的大舅哥,能力和声望都是超一流的!这就是春秋时期的第二位公认霸主,。

  晋文公登基之后,对之前许给秦国的所有好处,一样是全都不认账。而且,相比之前的两位晋国国君,晋文公明显更加聪明。在面对秦穆公的责难时,晋文公给出了一个非常折中的方案。

  ‘姐夫,您看咱俩都是亲戚,关系这么铁,两国打仗肯定是不应该的。但问题是,我要是把晋国的土地给您了,那我们国内还不闹翻天了?要不这样,咱俩合伙去打南边的楚国,打完之后对半分。这样你就有了去中原的通道,我也能,岂不是?’

  当时晋文公的话,肯定不是这么说的,但意思确实是这个意思。而秦穆公这边,收到晋文公的来信之后,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接下来,秦国就开始试着掉头去打楚国,希望能够从楚国那边,获取东出的通道。

  但结果,打了一圈之后,秦穆公发现自己又被涮了。秦国这边,该出的力确实没少出,也确实从楚国那边占领了一些地盘。但,晋国得到的好处也更大。而且在此期间,晋国多次和其他诸侯国举行会盟,每次都不带秦国玩。就连秦国想要派兵进入中原,帮周王室平乱,都被晋国给拒绝了。

  所以,最终的情况就是,秦国虽然得到了一些小利,但晋国得到的好处更多。而且玩了一圈之后,秦国还是没有进入中原的通道,反倒是把晋文公给送上了霸主宝座。

  就这样,到了这个时候,秦穆公总算是明白所谓的和亲政策,根本就不顶用!在国家利益面前,所谓的亲戚关系,根本就一毛钱都不值。

  既然和亲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开战吧!

  ,就算下定决心来硬的,但此时的秦穆公,依然没想过要和晋国撕破脸。毕竟此时双方关系不错,要是贸然撕破脸的话,很容易会让楚国占便宜,得不偿失。,继续给晋国做打手,秦国肯定也不愿意。

  所以接下来,秦国又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干脆在中原腹地找一个小国,找机会吞并他,或者至少在这个小国内部驻军。如此一来,秦国在中原腹地就有了一小块地盘。此后就有扩张的希望了。

  而当时秦国选择的这个国家,就是。郑国在春秋初期的时候,还曾非常强大。但随着齐晋楚秦这几个大国崛起,郑国就越来越不行了。此时的秦穆公,便把主意打到了郑国头上。凭借郑国对晋国不敬这个理由,正式出兵郑国。

  不得不说,历史有的时候真的是很扯。明明是郑国和晋国的事情,人家晋国还没说什么,秦国却要动手了。所以说,当一个小国足够弱小的时候,打你真的是不需要足够的理由,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了。

  ,晋国那边也不傻,自然知道秦国的打算。对于秦国这个亲家,晋国其实一直都在防备着。作为中原第一大国,当时的晋国,能够勉强把楚国打回南方,并且压制齐国的发展,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如果这个时候,秦国再来中原插一脚,那晋国就彻底分身乏术了。就算是为了自身,晋国也绝对不可能允许秦国,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原腹地。

  只是,当时晋国想要阻止秦国,也有些有心无力。因为当时那位在位的晋文公,已经逐渐到了生命的终点,需要开始考虑传位的问题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秦国得以在郑国稍稍驻军一段时间,但也没站住脚。而回国的时候,出于‘贼不走空’的心理,就顺便灭了一个叫的小国。

  这次灭国战,直接给了晋国一个绝好的出兵理由。当时晋文公刚刚去世,新即位的,虽然没有晋文公那么强,但也不是什么昏君。得知此事之后,晋襄公果断下令,在秦军返回关中的路上,设置了埋伏,直接把这支秦军精锐的,打到团灭,连主帅都被晋国人俘虏了。

  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崤山之战在春秋历史上,绝对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争。这也是秦晋两国撕破脸之后,第一次正面发生大规模冲突。而这场战争,也让秦国彻底意识到一个问题想要绕过晋国,单凭一条通道去攻略中原,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只要晋国出兵,完全可以切断通道。到那个时候,秦国在中原腹地所做的一切努力,就都成了晋国的嫁衣。

  此后的三年时间里,秦国和晋国又曾两次开战。直到一次的时候,秦国才算是勉强找回了场子,在名义上击败了晋国,夺取了晋国的一小块地方,顺便把当年崤山之战当中,死去的秦军将士的尸骨掩埋了。

  经过这几年的战争之后,秦穆公总算明白,晋国是真的不好惹。结亲不管用,打又打不动。至于说连晋灭楚,那就更蠢了。一旦楚国被灭,晋国肯定是最大的受益者,秦国只能得到极小的一点好处。

  而且弄不好的话,还有可能导致晋国占据天下超过一半的地盘。一旦出现那个局面,晋国就可以独自面对所有诸侯国,继而统一天下了。

  所以,就算是为了秦国自身,秦国也必须和楚国交好,至少不能让楚国被晋国给灭了。

  正是因为秦穆公的这个判断,导致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春秋末期的时候,都已经打到楚国的都城,差点联合晋国把楚国给灭了。但秦国却在这个时候出兵,支持楚国完成了复国大业。

  ,这是后话了。

  因为之前几十年的折腾,基本上都没取得什么好结果。所以在报了崤山之战的仇以后,秦国就开始转而向西发展,再也不和晋国较劲了。至于东出中原的愿望,也只能彻底放弃了。不过,秦国在西方的进展,还是很大的。毕竟西边没什么强国,以秦国的国力来说,基本上是只要过去,就能占领地盘。

  所以,到了秦穆公人生末期的时候,秦国也算是称霸西方。虽然国力比不上晋国和楚国,但实力也不容小觑,算是仅次于这两个国家的大国,和齐国并列,远胜其他国家。,因为秦穆公扫平西方,赶走了不少敌人,周王室还派人来表扬了一下。因为这番表扬,后来秦穆公也被列入之一。

  秦穆公这一代,其实已经奠定了秦国强大的根基。但讽刺的是,在秦穆公去世之后,此后整个春秋历史,基本上就是晋国和楚国较量的历史了,偶尔再加上齐国以及吴越两国。至于秦国,在秦穆公去世之后,基本上就再也没有参与过中原争霸。

  不是不想,而是因为做不到。

  ,在外部环境上,秦国想要东出,就必须面对楚国和晋国这两个大国。晋国是真的打不动,而楚国虽然能打得动,但楚国一旦亡了,秦国也没救了,所以也不能攻楚,反倒是要支持楚国。

  ,在秦穆公去世之后,秦国内部的一个制度,也严重限制了秦国的发展。

  这项制度,叫做殉葬。

  在后世绝大多数的历史爱好者眼里,所谓殉葬,就是指生前的后妃或者奴仆,在皇帝死后被一起处死,去给陪皇帝过死后生活。春秋时代的秦国不太一样,当时的秦国,不光要殉葬后妃,还要殉葬文武百官。越是优秀的人才,就越容易陪着老皇帝殉葬。

  这直接导致,秦国后来在人才方面,出现了巨大的断档。秦国国内的人才,能走的都走了。而秦国之外的人才,也不愿意来秦国。人家来秦国图啥?难道是为了给老国王殉葬,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这样的一个秦国,如果放在中原腹地的话,估计早就让晋国或者楚国给灭了。但这个时候,就要感谢秦穆公了。秦穆公时代,已经控制了整个关中平原,而且控制了函谷关等天险要塞,导致秦国易守难攻。所以,后来整个春秋时代,秦国虽然一直在衰落,但靠着函谷关天险的优势,再加上秦国地盘确实很大,人口也不少,还是能很好的守住地盘。

  至少,晋国打不进来。

  就这样,此后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秦国一直在不断衰落。至于中原那边精彩纷呈的争霸战争,秦国基本上没怎么参与。唯一有点参与感的事情,就是支持楚国,不让楚国彻底被灭了。在这种持续衰落的状态当中,秦国终于艰难走过了整个春秋,进入到了。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原本强大的晋国,忽然分裂成了韩赵魏三个国家。这场分裂,让秦国看到了新的希望,也产生了东出的念头。但可惜就在秦国刚刚打算东出的时候,现实就给了秦国。

  不光原本强大的晋国,秦国打不动。就连晋国分裂之后,分出来的一个,秦国依然打不动。非但打不动,而且当时秦国还差点让魏国给打没了。当时的魏国,号称战国最强。由亲手缔造的那支,几乎可以横扫天下。如果不是秦国牢牢控制住函谷关,估计秦国早就让魏国给灭了。

  面对这个糟糕局面,秦国人终于决定,还是得从自身想想办法。此后,秦国来了一个叫卫鞅的年轻人,进行了一场历史上极为有名的‘变法’。在这之后,秦国国力越来越强,经过连续六代人的奋斗之后,这才最终灭掉了其他诸侯国,彻底统一天下。

  不过,如果单从春秋历史来看的话,如果不是秦国占据了关中地区的天险优势,亦或者晋国没有分裂,一直都比较团结的话,那后来秦国可能等不到出现,就已经被彻底消灭了。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