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为什么主动与崇祯帝谈判?
,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名起义领袖,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下面爱句子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曾主动请降,请求崇祯封自己就藩关中,他为什么这么做?
李自成当时之所以要和谈条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谈条件比直接打下北京,好处要更大。
打下北京,就意味着李自成接下来要面对其他势力的围攻。当时的,在南方还有很强的力量,完全有的机会。而山海关之外的,更是,随时有可能攻入中原。除此之外,草原那边还有蒙古诸部,南方还有以为代表的一大堆农民军势力。
如果李自成拿下北京,就意味着接下来,李自成很有可能会遭遇这些势力的围攻。
而如果谈条件的话,李自成可以名正言顺地占领关中地区。以当时明朝的糟糕局面来说,明朝政府事后也未必敢翻脸。此后李自成便可以凭借关中地区为根基,逐渐消灭其他割据势力,渐渐壮大自身,最终彻底取代明朝。
相对而言,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有好处。
只可惜,不管是明朝这边,还是李自成那边,都没有想到后来事情的走向,会远超他们的预计。明朝官员非但坚持不同意,反倒还直接打开了城门,硬是逼着李自成进了北京,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想要更好地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简单来回顾一下,当时的中原大地上,到底都发生了那些事情。
明朝末年,随着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高层党争问题凸显,明朝的统治开始逐渐崩溃。与此,明朝各地又开始逐渐出现天灾,洪水、干旱、瘟疫……这些天灾几乎每年都会重复,这就导致明朝的统治,开始进一步崩坏。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作用下,明朝底层百姓的生活,开始越来越困难,最终不得不开始起义。
最开始的时候,明朝政府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能将那些农民军强行镇压下去。但接下来,随着山海关之外的清朝崛起,明朝政府不得不调动更多的力量,防止清军入关。如此一来,明朝政府能够用来镇压农民军的力量,就越来越少,明朝的国力也越发衰落。
公元1642年,随着结束,明朝部署在辽东地区的十多万精锐,几乎被清军打得。松锦之战的失败,对于明朝来说,就仿佛是压垮骆驼的一根稻草。在这之后,明朝军队只能退守山海关,山海关以北的所有地盘,全部丢失。自此之后,清军便可以直接进攻山海关,攻破山海关进入中原的日子,其实已经不远了。
与此,松锦之战的失败,更是导致明朝的军事力量,开始彻底捉襟见肘。之前集结在关外的十多万军队,已经是明朝能够调动的一部分生力军。随着这部分军队被消灭,明朝在中原内部,也无法再压制农民军的发展了。
在松锦之战开始之前,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其实已经被镇压了大半。就连李自成本人,都被迫逃入深山,这才勉强活了下来。随着松锦之战爆发,明朝抽调更多的力量前往关外,以李自成为代表的许多农民军势力,也开始死灰复燃。
就在松锦之战期间,李自成趁着明军的一部分主力,前往关外对付清军,另一部分主力在围剿张献忠的时候,趁机从山里杀出,攻入河南。因为当时河南地区已经处于连年遭遇天灾的状态,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李自成进入河南地区之后,很快就收拢了大量的流民,实力迅速膨胀,不到一年之后,便攻破了洛阳。
此后,李自成更是趁着明军无力镇压的机会,开始迅速向关中地区扩张。经过一年多的战斗之后,李自成击败了率领的关中主力明军,顺利攻入关中,继而占据了整个陕西。
随着李自成做大,明朝京城这边,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当时明朝在南方依然有很强的实力,李自成占据了河南和陕西之后,北京和南方的联系,就被逐渐切断了。这种局面,无疑是加速了明朝的败亡。
攻占关中之后,李自成开始向山西方向进攻,继而以山西为跳板,杀向北京。
当李自成攻占陕西和山西的这段时间里,南方的张献忠也没闲着。张献忠先是攻入四川,在四川地区鏖战大半年之后,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实力,继而向湖广地区发展。因为张献忠的存在,导致明朝部署在南方的大量军队,一时间也无力北上支援。
至于清朝那边,当时清朝第一位实际意义上的皇帝,,因病去世。皇太极死后,其幼子福临登基,这就是皇帝。因为太过年幼,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所以大权都掌握在摄政王手里。当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清朝那边刚刚结束内斗,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自成率军逼近了北京。
面对明朝的首都,李自成此时其实也很难办。,北京城的牢固城防,让李自成非常忌惮。自从明朝迁都北京开始,在过去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明朝政府一直在强化北京的城防。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因为大多出身底层的原因,又缺乏一定的攻城装备。
,当时的北京城内,还留守了近十万的明军精锐。也就是说,如果李自成要强攻北京的话,不但要面对北京的牢固城防,而且还要面对北京城内的守军。像这种攻城硬仗,本就是农民军不擅长的。所以,就算李自成能够打下北京,注定也会伤亡极大。
这个伤亡,对于李自成来说,极有可能是无法承受的。
要知道,当时李自成才刚刚控制陕西不到一年,根基未稳。至于山西以及河南等地,也还存在很多反抗。这就意味着,李自成的后方不够稳固。不管是后勤补给,还是战争韧性,都不算占优。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李自成被拖在北京城下,其他地方的明军,趁势前来救援的话,李自成的军队,极有可能在北京城外,被明军彻底包围,继而全部消灭。
,就算李自成能够攻下北京城,而且能够保证伤亡不会特别大。这个结果,对于李自成来说,依然不是一个好结果。因为只要攻破了北京城,李自成瞬间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接下来,不管是,还是四川的张献忠,甚至是山海关之外的清朝,都可以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的名义,进攻李自成。
而打下了北京,对于李自成来说,仅仅只是多了一座城,多了一座防御清朝入侵的要塞。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北京地区并不是重要的产粮地,除了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之外,能够给李自成提供的战争资源,非常有限。
所以,就算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拿下北京。事后除了得到资源相对贫瘠的北京地区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好处,反倒容易引来其他势力的围攻。
相比之下,如果逼迫崇祯皇帝妥协,允许自己在西北称王的话,李自成便可以合法的占据关中。在中国古代,向来有得关中者可得天下的说法。李自成完全可以等到明朝和清朝两败俱伤之后,再做那个取利的渔翁。
,在此期间,李自成更好的选择,是进攻蜀地的张献忠。一旦李自成控制了四川,接下来又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湖广地区。此时的李自成,不管是地盘还是战争实力,都极为强悍,完全有彻底统一天下的实力。
,北京城虽然名义上是明朝的首都,但对李自成来说,反倒是一块鸡肋,无法为他提供足够的战争资源。反倒是逼崇祯皇帝妥协,换取更多的实际利益,对的发展更为有利。
只可惜,当李自成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明朝的清流官员,却坚决表示反对,坚决不让崇祯皇帝投降。与此,明朝内部还有人暗中联系李自成,直接给李自成打开了城门。
除此之外,当时北京内部,又正在闹鼠疫,导致北京城内驻守的数万明军精锐,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所以,当北京城门被打开之后,李自成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北京。
之前李自成不敢强攻北京,最大的顾虑,就在于担心自身损失过大。如今既然能够兵不血刃地入城,李自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在这之后,随着清军入关,李自成面对正面压力的时候,李自成就只能果断地选择让出北京,顺便将北京城洗劫一空,然后撤回陕西那边。毕竟,相比北京地区,李自成在陕西以及河北地区的基础,显然要更好一些。
说到底,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之前,还愿意和崇祯皇帝谈条件,根本不是他还有什么忠君爱国的思想,而是纯粹为了战争本身的利弊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