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沐王府”为何能从明朝一直延续到
历史顺着时间的轨道往前行进,各个王朝也像走马灯一样不断更替。在各朝代的变化更迭中,无数显贵家族同样也经历着发展、勃兴、衰落的历程。
贵族阶层总是因特定的历史环境而生,他们总是依附一定的统治阶层。
城头变化大王旗,,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铁律。而历史往往会有一些让人的幽微之处。我们今天来说说在大明时代,能够坐拥云南二百年的“沐王府”。和其他朝代相比,的顶层设计更加趋向强硬,朝廷权力高度集中。在二百七十六年的时间里,共有十六位君主登台表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百七十多年的时间,又让无数沉沉浮浮,历尽沧桑。,我们发现,云南的“沐王府”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清年间,在前后280多年,威势不减、华彩依旧。
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呢?
今天,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云瑞西路的胜利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原来的云贵总督府改建而成。其实,它的前身就是“沐王府”的旧址。沐王府又称“黔国公府”,因为始沐而得名。
我们先说说“沐氏”的始祖——。
沐英和同是安徽人,1344年(至正四年),沐英出生于安徽濠州定远县(今天安徽省滁州市)。比他年龄长16岁的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钟离(今天的安徽凤阳),两家相距不远。1351年(至正十一年),时间到了元末,老百姓生活凄苦,社会动荡。这时候,、刘福通等人带领的红巾军拉起大旗,发动起义,战火很快弥漫在江淮一带。廷随即派兵镇压,江北大地战火连绵,乱象环生。
这时候,本来已经丧父的沐英跟着母亲过上了流离失所,四处逃难的日子。一年后,沐英的母亲病死在逃难途中。年仅八岁的沐英成为的孤儿。他流浪在濠州一带。
那时候,红巾军在河南等地和元军正面交锋。朱元璋在老家濠州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或许是朱元璋马背上的偶然回眸,或许是沐英街头的伸手乞讨,朱元璋发现了沐英——一个流浪的孩子,他可怜沐英,收留沐英做了儿子,并让他改。沐英的人生从此走向了一个方向。
作为朱元璋的养子,聪明伶俐的沐英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不辞辛劳,表现很是令养父满意。刚过十八岁,沐英就被朱元璋封为帐前都尉,协助镇守军事要地镇江。不久,他又被封为指挥使,防守江西重镇广信(今天的上饶市一带)。
命运往往眷顾有心人。沐英勤于思考,潜心研习,很快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军事人才。五年后,二十三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的大军平定福建,表现优秀,他“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朱元璋笑容满面。此后,他调任沐英到建宁,负责管理邵武、延平、汀州等三处军事要地。
沐英完全可以单飞了,朱元璋让他改回本姓,延续自家香火。大明政权建立后,沐英升任镇国将军、大都督府佥事,又迁大都督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官。而大都督府作为明朝军事中枢机构,在新政权初创之后,军务政务乱如桑麻,沐英思路清晰,聪明利索,高效神速,把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沐英终于可以,啧啧称赞,朱元璋更是心生喜欢。
1376年(洪武九年),沐英便受命多次前往平定、青藏、西番、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封沐英为副将军,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残留在云南的元朝势力。两年后,云南初定,朱元璋召回傅友德和等人,而把沐英留在了云南。
沐英常驻云南,平定地方动乱、安抚夷越百姓、发展教育和生产,社会风气持续向好。消息传到朝廷,太祖朱元璋大加赞赏。“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去世,消息传到沐英耳朵里。听到小时候的好伙伴死了,沐英伤心至极,竟至于呕血生病,卧床不起,死亡。
一个爱百姓的人,百姓会加倍爱他。沐英去世后,当地士兵百分悲伤。朱元璋将沐英的棺椁迎回,追赠他为“黔宁王”。沐英走了,长子沐春继承了他的位置。沐春病逝后,沐英的次子继位。1406年(永乐四年),沐晟征讨安南动乱,立下大功,封他为黔国公,他去世后又被追赠为“定远王”。
与去世后被追封的王爵不同,沐英、沐春时代的“西平侯”以及沐晟时代的“黔国公”都是世袭罔替。沐英家族的地位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从1386年(洪武十九年)起,沐英就在昆明修建了一座西平侯府。此后,又在翠湖西岸建起了一座“柳营”。
西平侯府在沐晟受封黔国公后改名为黔国公府。因为沐氏一门在云南威信很高,当地人又将黔国公府称之为沐王府。直到1660年(永历十四年),沐王府被清廷派出的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