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死后宋皇后为何支持赵光义继位 她不应该
对50岁暴毙,为什么24岁宋皇后支持37岁小叔子继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爱句子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50岁赵匡胤,和37岁弟弟赵光义一起饮酒后,突然暴毙。他有2个儿子,一个25岁,一个17岁,但24岁皇后却突然跑去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就这样,赵光义成了第二位。
在宋朝,官家是对皇帝的称号。
宋皇后这样一叫,就等同于承认了赵光义的身份。
历朝历代,皇位相传,都是先父子,无父子才能轮到兄弟以及子侄。
赵匡胤虽然死得突然,没有留下诏书,可他有两个儿子,次子25岁,四皇子赵德芳17岁,均已成年。
年轻的宋皇后虽然不是他们的生母,可她自己没有儿子,也一直把赵德芳当作自己孩子看待。
按理说,无论是赵匡胤的哪个儿子做皇帝,宋皇后都是名正言顺的皇。而赵光义做皇帝,她只不过是个皇嫂,可她偏偏支持赵光义做皇帝。
这又是为何?
宋皇后也是。
宋皇后17岁嫁给赵匡胤,虽然两个人年龄悬殊很大,也是政治婚姻,可婚后,夫妻感情却很好。
赵匡胤驾崩后,宋皇后让王继恩去诏赵德芳进宫,本来是要主持大局,扶持赵德芳继位,却不曾想,王继恩转身就进把这事通知了赵光义。
《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王继恩之误)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晋王,是赵光义的封号。上面说的太祖传位晋王,实际上是指赵匡胤母亲杜太后偏爱赵光义,找赵匡胤哭闹,让他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匡胤不得已而为之。
据记载,一次,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去看杜太后,太后问太祖“你知道为什么你可以夺得天下吗?”
太祖说“是祖宗保佑我啊!”
杜太后摇头说,“那是因为的皇帝小,主少国疑,你才得以黄袍加身当上皇帝。所以以后传位,应该先传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之后传给光美,然后再让光美传位给德昭,这样我大山才可以永固。”
太祖太宗于是叩头说“一定遵照母亲说的做。”于是,杜太后命起草了盟约,藏于金匮之中。
这就是金匮之说。
我想,可能迫于母亲的压力,赵匡胤也可能做了妥协,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儿子也已经成人,便萌生了传位给自己儿子的想法。
而赵光义,对哥哥的这点小心思,有所察觉,便做了充足准备。
关于赵匡胤的死,也一直有争议,一说是突然暴毙,和赵光义无关,一个是之说,说是赵匡胤病重,原本要召见赵德芳安排后事。可赵光义却阻止他进宫,自己进宫来,干了弑兄的事情。
可不管哪种,赵光义对于皇位却势在必得,他听说宋皇后要立赵德芳为皇帝,直接带兵进了皇宫。
面对手中有兵的小叔子,宋皇后一介女流所能做的实在有限,她知道大势已去,自己只能当机立断,向赵光义示好,卖个人情给他,以换取自己和两个皇子的安全。
所以,她才疾步向前,俯首称臣,向赵光义说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见宋皇后如此,也哭泣着说“共富贵”。
可实际上,宋皇后的退让,并没有换来赵光义的感恩图报。
反而是,赵光义很担心侄子将来抢了自己的皇位,侄子们活着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
公元979年,因为赵光义不给功臣封赏,赵德昭进行劝说,遭到了赵光义的斥责:“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28岁的赵德昭不堪受辱,回家自尽了。
而四皇子赵德芳,也只活到23岁,是在睡梦中突然去世的,死因也是个谜。
侄子们死了,对于寡嫂总该善待吧,毕竟她一个女人,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可宋皇后的日子也不好过,43岁就含恨而终,死后连个皇后的待遇赵光义都吝啬给。
赵光义这个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是真的不太好,他实际上是个很暴戾的人,还好色,后主的妻子数次被他欺负羞辱,也是被他一箭射死的。
赵光义的薄情寡义,把后代的福泽给用光了。
后来的之耻,金人对他的子孙羞辱,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轮回报应。
事事好轮回啊,后来,皇位居然又回到了赵匡胤子孙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宋皇后,做个能屈能伸的人,先活下来再说。
,也告诉我们,不要学赵光义的寡情,要知恩图报,多做好事就是为子孙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