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市井文化是什么样的?有何习惯
明朝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繁荣时期。
数量众多的以日常生活描写为题材反映社会生活的白话小说,包含了大量的明朝时期的社会民俗文化,如《》、《祷杌闲评》、“三言”、“二拍”等作品就有着对饮食方面的详细描述。
无论是在体现明朝饮食种类的繁多,还是在描写各种食物的食用方法上,都成为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描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不可磨灭的文化亮点。
一:丰富多样的主食文化
明朝时期,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作品不断涌现。
通过小说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不仅在菜式研究上做了尝试,就是在主食花样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
米和面已经占据主要地位,主食不仅花样繁多、美味可口,而且各式糕点、米粥层出不穷,令人。
(一)色昧俱全的面食制品
明朝古典白话小说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面食糕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便是卖的炊饼。
《金瓶梅》以《传》中的“杀嫂”一段情节为引子加以敷衍而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地描写了西门家族的兴衰过程。
所以武大郎的炊饼在《金瓶梅》与《》中皆有描述。
世人都知道武大郎是以卖烧饼为生的,那么“炊饼”和“烧饼”是不是同一类食物 呢?
过去一般认为二者为同一类食物,皆是面食,《水浒传》中只是描写了武大郎以卖炊饼为生,终日挑担出去卖饼,并没有详细说明炊饼如何制成。
但在小说 《金瓶梅》的开篇第一回便写道:“且说武大。终日挑担子出去,街上卖炊饼度日。”
第二回,武松辞别哥哥外出为知县办事时嘱咐道:“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你从明日始。只做五扇笼炊饼出去。”
可见当时所说的炊饼或许就是今天的馒头吧,蒸制而成。
再有小说在第二回,西门庆问王婆,武大郎家卖的是什么时。王婆答道:“他家卖的是拖煎河漏子,千巴子肉包着菜肉扁食。饺窝窝,蛤蜊面,热汤温和大辣酥。”
这里所说的河漏子、扁食、饺窝窝、蛤蜊面、大辣酥都是面食,只是不再单纯的是纯粹的面点,有蒸的、煮的、油炸的、包着馅儿的等花样繁多。
除此之外,《金瓶梅》 在第四十一回、四十二回、四十五回、四十六回、五十四回、六十七回分别出现了果馅寿字雪花糕、蒸饼、果馅团圆饼、玫瑰元宵饼、桃花烧麦、酥油松饼、干糕、檀香饼、果馅顶皮酥和酥油泡螺儿等糕点。
这些糕点或是自家制成,或是街市买来,可见当时的面食制作技艺有了很大发展。
(二)别出心裁的稀饭清粥
除了面点之外,米蒸煮为饭开始在明朝兴起。
从李慕南等人编写的《饮食文化》记载来看,米、面是由西北清真菜的饮食文化与饮食文化融合后传人中原的。
所以到了明朝时,米的做法已不仅局限于做饭,而且开始用于煮出各种口味的粥。
比如在《祷杌闲评》中,第二十三回,丫鬟给印月端上香白米粥让其缓解疲劳。
大概因为吃腻了皇宫里的山珍海味,印月喝的清粥便别有一番味道,用来换换口味,缓解压力。
描写市井人物风情的《金瓶梅》也多处写了书中人物食粥的细节:
如风尘女子郑月儿在西门庆快没命时喂他吃“粟米粥”。
李瓶儿病重没法医治时,大姑子专门赶来给她带了“一盒熬粥的粳米”。
春梅患病不欲饮食,海棠便用心熬了一小锅“浓浓的粳米粥”来给她补养身体。
《金瓶梅》中每写粥食,都是在书中的人物病卧不起时,这恐怕与古人深知食粥可以滋补脾胃,辅助康复的经验有关。
因为粥食既能饱腹,又能生津,而且利膈宽肠易于消化。从现代营养学的医理而论,也不失其为大众化食疗处方的内涵。
特别是到了之后,稀饭清粥便成了饮食清淡的大户人家 的最爱。
在《》中便出现了各色的粥品,腊八粥、红稻米粥、鸭肉粥、大枣粥、燕窝粥、绿畦香稻粳米饭、白粳米饭等,琳琅满目。
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酒文化
中国古代的酒文化到明朝时期已经进入繁荣阶段,酒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所以明朝古典白话小说对饮酒的描写颇为重视,不仅在宴饮宾客、庆生过节时,就是在平常的饮食中,饮酒也是小说描述中不可错过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说透过生日、满月、祝寿、接风、饯行、聚义、结拜等场面,给读者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酒的世界。
(一)琳琅满目的香甜美酒
讲到酒,首先要看酒的种类,几乎在明朝的每部小说中都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酒,这些酒或是自家酿造,或是从集市沽来,但都显示了当时酿酒业的发达。
据统计,《金瓶梅》中涉及酒类达29种之多。
西门庆一家在饭桌上几乎顿顿离不开酒,无论是西门官人请客饮酒,还是妻妾们聚会谈天,饮酒已然是他们玩耍作乐的一贯手法,感觉寒冷时也用喝酒来暖和身子。
所以《金瓶梅》对酒的描写颇为详细。
第十九回西门庆吩咐春梅,“把别的菜蔬都收下去,只留下几碟果子儿,筛一壶葡萄酒来我吃”。
这里所说的葡萄酒或许就是今天我们喝的葡萄酒吧,因为到时酿酒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另外还有艾酒、老酒、南酒、茉莉花酒、金华酒、菊花酒、黄酒、豆酒等。
《祷杌闲评》 中更是将酒装饰为奢华的物品,写出了“蟒玉表里羊酒”(第二十八回)。
单听名字就可听出其在酒类中“贵妇人”的气质,是为了表彰立下的赫赫功劳奖赐给他的,可见其贵重。
另外小说中还多次出现了对“羊酒”的描写,之后,羊酒便常作定亲礼品之用。
如《警世通言》第三十八卷,行商张二官娶寡妇蒋淑贞为继室,“设下盒盘羊酒,涓吉(选择吉期)成亲”。
这“羊酒”,就是张二官送给蒋家的定亲礼。
古时说羊肉美酒是为食中上品。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一打祝家庄失利后,决定拜访与祝家庄同盟而又矛盾甚深的李家庄员外,以探知本处地理虚实,便“吩咐教取一对缎匹羊酒,选一骑好马并鞍辔,亲自上门去求见”。
这里的“羊酒”,是进见礼品。
这些种类繁多的酒品,不仅证明了古代人民在酿酒上的高超技艺和饮酒中的诸多传统习俗,更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迷离的韵味与斑斓的色彩。
(二)迷离多彩的饮酒习俗
施耐庵在撰写《水浒传》时将酒作为一种力量的象征。
在小说章节“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众位英雄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买来香烛、纸马、花果、祭仪、素馔、净食等。
然后,连行七日好事,以宋首领,排座次高低,畅饮七日,共计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聚于梁山之上行侠仗义,喝酒吃肉,好不热闹。
转眼到来之时,宋江更是率领众人欣赏菊花,觥筹交错,酒肉呈上饭桌,众人直饮到,方才休息。
小说中对这种情节的描写多达数十处,一旦饮酒开始,众位好汉便直言“不醉不 归”。
由此可见,《水浒传》中的饮食文化更多地体现在酒文化的描写上。
时期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官吏衙役,无论是英雄好汉,还是大家闺秀、小家碧 玉都会喝酒,酒是他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佳品。
之后在小说第八十二回之后的描述中,宋公明率梁山众人远征、破大辽、挥战各地之时,每次出征前梁山好汉们都会大吃大喝一顿以振军威,激发众将士的义气。
这样做,或许是他们希望凯旋的寄托,或许是临行前生死未卜的聚首,或许仅仅是当时的文化习俗所趋。
但是这样大气磅礴、豪迈奔放的场景依旧会显示出英雄们、洒脱豪迈的气质。
在古代文人的眼里,酒除了壮胆之外,还是为来客接风洗尘、饯别送行的必备佳品,当然借酒消愁、喝酒庆祝亦是酒文化中的重要话题。
在《祷杌闲评》中突出地描写了三次送别饮酒的场面,分别是:第七回,侯一娘告别石林庄时,摆酒送行;第十七回,魏忠贤告别李永贞,二人酒馆挥泪饯别;第四十八回。魏忠贤失势,客巴巴为其饯行。
每一次饯别饮酒的场面皆,所以便会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流传至今。
此外,《金瓶梅》中西门府为官哥儿过满月的满月酒,王府给王奶奶庆生的祝寿酒;《祷杌闲评》中看军中士气高昂赏赐众人的祝贺酒;等等。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喜庆时分乐于分享的淳朴传统。
三:新鲜奇异的各类果子
明朝时期一些有身份的人开始对饮食精挑细选,并极度讲究起来。
他们不仅追求珍馐美味,讲究做工精细。而且要求营养搭配、饮食平衡。注重新鲜水果、干果保养品的食用。
在吃腻了山珍海味之后,脑满肥肠的他们也希望吃一些清淡,又有营养的食物来调节自己已经营养失衡的身体.
所以水果、干果等食物便源源不断地被呈上明朝人的饭桌,或平时聊天时的茶桌上。
上述所讲的干果、水果等不需要任何加工,是纯天然的保养品.
但是当时的上层官员对享受生活的极度追求使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更乐于享受的 是加工精细、美味可口的食物。
《金瓶梅》第六十七回:
一碟黑黑的团儿,用橘叶襄着。伯爵拈将起来,闻着喷鼻香,吃到口,犹如蜜饯,细甜美味,不知甚物。”西门庆便向应伯爵解释道:“是昨日小价杭州船上捎来,名唤做衣梅。都是各样药料,用蜜炼制过。滚在杨梅上。外用薄荷、橘叶包裹,才有这般美味。每日清辰呷一枚在口内,生津补肺,去恶味。煞痰火,解酒克食,比梅苏丸甚妙。
这里的衣梅,单看做工就已经很精细,再看功效更是养身健体的佳品,所以被视为当时的珍品。
《金瓶梅》中的果子种类甚是繁多,比如杨梅、葡萄、肉果儿等细巧果子皆是美味。
小说中虽然对这些果子的详细描写着墨不多,却是小说中不可忽视的饮食亮点。
中国饮食文化,明代古典白话小说中的饮食文化描写更是堪称经典。
《·上》中写道:“食、色,性也”,这是对饮食做了哲学上的肯定。
这些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虽然体现了当时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但是为中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建立。这是今天爱句子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