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废太子这件事有多难?什么情况下可以废太
古代废太子这件事,真的不是一般的难,下面爱句子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因为任何一个太子,能够坐上太子之位,就注定他身后会有超强的政治势力支持,要不然根本就坐不稳太子之位。所以,如果想要废太子,其实并不只是要面对太子一个人,而是要动一个超强政治势力的奶酪,甚至直接断了整个利益集团的前程。
这样一来,人家就算是为了自己,也肯定会坚决反对皇帝废太子。除非皇帝能轻易镇压所有不服,而且还可以保证解决太子身后的这些人之后,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朝堂动荡。要不然的话,一般情况下皇帝根本不可能废太子。
在整个的历史上,第一次皇帝想要废太子,却没废成的例子,发生在西汉初期。当时西汉刚刚开国,正是在位期间。战争期间,刘邦为了稳定人心,所以直接立自己的嫡长子为太子。
,等到刘邦战胜,当上皇帝之后,刘邦就开始对刘盈不满意了。当时刘邦有一个宠妃,特别受宠,所以刘邦,也就更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再加上后来戚夫人不断给刘邦吹枕头风,刘邦也开始逐渐动摇,想要废了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但结果,当刘邦产生这个念头之后,几乎所有沛县出身的功臣,都直接表示反对。公开表示支持刘盈,本来想置身事外,后来碍于的情面,还是站到了刘盈这边,并且给吕后出了个招,让吕后去请商山四皓辅佐刘盈。
除此之外,刘邦麾下的头号大将,基本上也把自己绑定在刘盈这边。御史大夫,更是直接公开表示‘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好歹也是开国皇帝,向来都是自己,啥时候见过这种阵势?所以,即便下面的人坚决反对,刘邦依然坚定想要换太子。反正刘邦作为开国皇帝,兵权都在他手里。就算他真的换太子,下面的人也不敢造反,最多也就是非暴力不合作。
接下来,吕后把商山四皓请来了。
商山四皓,指的是当时特别有名望的四个读书人。据说当年都曾经邀请他们做官,可是这四位压根没看上。如今,这四个人却主动出山,出来给刘盈保驾护航。这就意味着,天下读书人都支持刘盈。如果这时候刘邦再坚持废太子,多半会失去所有读书人的支持,也会失去开国功臣团体的支持。
失去这两个团体的支持,刘邦的皇位还坐得稳吗?就算刘邦坐得稳,那将来刘如意坐得稳吗?
所以,在这之后,刘邦只能低头,再也不提废太子的事情了。
连刘邦这样的开国皇帝,想要废太做不到。那么,其他皇帝想要废太子,阻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当时开国功臣团体,以及读书人团体,之所以要支持刘盈,其实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因为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沛县。所以,那些沛县集团的开国功臣们,等于是看着刘盈长大的。而且,吕后他们家的几个亲戚,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和其他开国功臣的关系都很牢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邦真的成功废了刘盈,将来刘如意登基之后,会允许这些开国功臣继续掌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只要这些人还在,就注定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刘如意如果登基,最好的选择,就是让一批支持自己的人掌权。但问题是,刘如意和他母亲戚夫人,可不是出身沛县的。这就注定刘如意登基之后,绝对不可能继续任由沛县集团掌权。
至于那些读书人,那就更简单了。当时刘盈是嫡长子,读书人基本上都比较信奉。而且废长立幼这种事情,在之前的和,都有太多的例子了。这些事情,基本上都会造成天下大乱,或者国家出现大乱子。所以读书人就算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想要追求太平盛世,也注定不可能支持刘如意就是了。
简单来说,一个皇子想要成为太子,就注定他身后会有很多人支持。这些人选择支持太子之后,自身利益就等于是和太子绑定到了一起。如果太子被废,他们自身的利益也会受损。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会抱团和皇帝抗争。当这股力量强到一定程度之后,皇帝自然就不可能轻易废黜太子了。
那么,什么时候皇帝可以废太子呢?
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太子身后没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下面和他竞争的其他皇子,身后的政治力量又特别强。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可以利用其中一位皇子身后的力量,去打击太子身后的政治力量。如此一来,这就成了两位皇子之间的斗争,皇帝本人成了裁判,可以置身事外,避免了很多麻烦。
这种情况的代表,就是时期的太子,以及时期的太子。
汉景帝时期,汉景帝立自己宠妃的儿子刘荣做太子。而刘荣能够当上太子,也纯粹是因为他母亲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身后有什么强大的政治力量。偏偏那位栗姬,除了争宠之外,在政治上几乎是。
所以后来,当汉景帝的亲妹妹,打算和栗姬联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时,栗姬竟然直接拒绝了。而汉景帝后来有次生病,病重时嘱托栗姬,让栗姬以后好好照料自己的其他孩子。结果栗姬却直接当场表示拒绝,还对汉景帝。
自此之后,汉景帝就彻底不喜欢栗姬和刘荣了。而失去汉景帝的宠爱之后,栗姬母子身后,又没有什么特别强的政治势力做支撑。偏偏在这个时候,汉景帝的一位宠妃王美人,又开始和汉景帝的妹妹联手,积极争取政治筹码,支持自己的儿子。
所以后来,汉景帝直接废了刘荣,改立王美人的儿子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
如果当时栗姬本人聪明一点,知道给自己的儿子争夺一点政治筹码,恐怕结果都不会是这样的。
至于隋文帝时期的太子杨勇,同样也是如此。杨勇本是嫡长子,在登基之后,直接就被顺理成章地立为太子。再之后,杨勇本人是一个文艺青年,身边交好的也都是一群愤青,根本不知道怎么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反倒是他的弟弟,非常善于钻营,拉拢了很多重量级的大臣。
到了这个时候,杨勇唯一还能依靠的,就是杨坚对他的宠爱了。偏偏到了后来,杨广的争宠手段也不差,让杨坚和更倾向于他。所以在这之后,杨坚直接就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了。
第一种情况下,需要皇帝比较强势,可以掌控整个朝堂。而且太子比较傻,身后没什么政治力量,下面又有其他皇子竞争。这种状态下,皇帝可以废了太子,而且不会产生太大的动荡。
第二种情况,则是太子谋反,比如唐太宗在位时期的太子。
李承乾也是李世民的嫡长子,从小深得李世民的宠爱。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承乾直接就被立为了太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世民也对李承乾倾注了所有心血,一心想要把李承乾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储君。
所以,在李世民的帮助下,李承乾身后的政治力量,其实非常强大。当时所有有名望的大儒,基本上都是李承乾的老师。在唐朝军方当中,李承乾也有很多支持者。
这种情况下的李承乾,太子之位本该是稳如泰山的。
但可惜的是,后来李承乾和李世民父子关系恶化,李承乾误以为李世民想要废了他,所以就铤而走险,打算发动政变。但结果,这件事后来还没开始,就被查出来了。
如此一来,有一顶谋反的帽子,扣在太子头上。就算他身后政治力量再强,这时候也不可能站出来保太子了。除非他们也想直接造反。就算他们愿意造反,在李世民面前,也注定不可能成功。
所以,李承乾被废了。李承乾被废之后,尽管李世民尽力压制,还是无法避免朝堂动荡,导致很多太子府的属官,就此落马。多亏了李世民对朝堂的控制力极强,总算是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来。
在第二种情况下,皇帝想要合理的废太子,需要太子犯了谋反之类的大罪。只有太子有罪,并且罪无可赦,皇帝就能顺势废黜太子。此时就算太子身后的强大政治力量,有意要抗争,也没有办法了。因为这时候抗争的话,已经不是和皇帝本人抗争了,而是要和整个国家机器抗争,注定不可能成功。
第三种情况,则是皇帝,直接利用自己的皇帝权威,强行废太子。但这种情况,极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动荡,甚至有可能造成皇帝被反杀,然后国家瞬间由盛转衰。
第三种情况的代表,就是时期,刘宋政权在位时期。
南北朝初期,刘宋政权雄踞江南。当时刘宋政权的实力,要远远比北方的北魏更强,随时都有可能彻底统一天下。而到了刘义隆在位期间,刘义隆本人也算是一个比较英明的皇帝,在位期间三次进行北伐。虽然失败了,也让刘宋政权扩张了一些。
,在刘义隆晚年的时候,刘义隆却想废了自己的太子。刘劭也是刘义隆的嫡长子,早早就被立为太子,在刘宋政权内部影响力极大。刘劭太子府的护卫军队,甚至和皇宫一样多。
,刘义隆到了晚年之后,却听信身边女巫的说法,开始讨厌刘劭,并且打算直接废了刘劭。结果,这件事后来不小心走漏了消息,刘劭知道之后,直接发动政变,入宫干掉了自己的老爹,然后自立为帝。
不过,再之后,刘劭也没能成为的胜利者。因为刘劭得位不正,后来刘义隆的另一个儿子,直接带兵入京,干掉了刘劭,自己抢过了皇位。这场皇家内部的动荡,直接导致刘宋政权国力大跌,再也无法压制北方的北魏政权。而刘劭被杀之后,仅仅只过了26年,刘宋政权就亡了。
如果不是因为刘义隆当时想要强行废太子,刘宋政权内部未必会出现问题。要是那样的话,说不定刘宋政权就能击败北魏,彻底统一天下,南北朝也不会持续一百多年了。
在第三种情况下,皇帝有可能依然对朝堂控制力极强。但即便如此,在太子身后力量很强,太子又没什么过错的情况下,皇帝强行废太子,依然有可能导致整个国家出现大问题。
,太子这种存在,作为皇帝的继承人,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官职或者职业,而是代表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除非皇帝不在乎国家动荡,或者可以轻易镇压太子身后的政治力量。否则的话,皇帝是不可能轻易废黜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