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宫妃子佩戴的钿子是如何制作的呢?

历史人物 2022-10-24 11:35www.ai-classes.cn历史人物

  古代后宫女子的美,很多都是在装饰品的衬托下展现出来的。可以说,装饰品的功劳很大,比如很多后妃佩戴的钿子。

  钿子是古代为了盘发而衍生出来的。清初,旗人女子除了戴冠帽之外,平日主要的发型就是盘发包头了。从到,盘头发的装饰也从简单的到后来的簪钗愈发繁复。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盘发包头这样一种简单的发式,已经不能进一步承载更多的装饰簪钗。而钿子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钿子什么时候出现?康熙朝时期宫廷绘画中看到的还是以盘发包头为主。所以,在康熙时的中期,钿子才开始出现雏形。康熙朝晚期时,钿子基本成型。后来在朝正式普及开来。

  一个钿子,从里到外主要是三部分组成,也就是骨架、钿胎和钿花。

  在最里面的是骨架,使用金属丝或藤一类的物品制成,经过造型的创造,从而构成了钿子的基本架构形状。位于骨架之外的就是钿胎,它是用丝线、布,或者纸制作,做成有些类似于“包头”的一种形似的模子,最后把它罩在骨架之外,骨架就是用来支撑的。通过骨架和钿胎的整体构造,就形成了钿子类似帽子一样的本体。

  骨架与钿胎根据设计或者材质的不同,因此也有各种颜色,所以颜色除了基本的黑色外,还有多种颜色。有一部分用丝线编织成的钿胎上还搭配上一些吉祥的纹饰,比如中有很多钿胎都是黑色丝线编成的“寿字纹”胎。

  钿花,就是钿子上的装饰品,是点翠或者金属镶嵌宝石而成的。 “钿”,本意指金、翠发饰,也指用金银宝石来镶嵌发饰的一种方式。这里的“钿子”一词,“钿”其实就是钿花。

  时对于钿花是以“块”来计数的,如某种钿子上有五个钿花,也可以说是有“钿花五块”。关于钿花位置和形状的不同,有“头面”、“钿口”、“翠条”、 “钿尾”、“长簪”、“结子”、“凤簪”、“面簪”等,有时也有混用的情况。

  我们所见最早的钿子,是出现于一幅康熙年间的一幅画,画中主人有人认为疑似佟佳氏,也有学者认为是康熙帝的后妃。画像中,主人公头部佩戴的就是冠帽类,能看出明显的编织和骨架的纹路,所以能确是佩戴了钿子。那个时期的钿子还在草创阶段,钿花还没有像清中期那样形成惯例搭配,所以认为还没有完全脱离盘发包头。

  钿子与便服冠帽不同的是,并不是所有旗人都能佩戴的。一般来讲,必须是旗人内外才可以佩戴。不得不说古人的审美还是有着独特的眼光的,这些钿子在现在看来,还是如此的经典美观。这就是那句话:时尚是循环的,爱美不分年代!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