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的故事

童话故事 2022-12-01 13:47www.ai-classes.cn睡前故事
    螳螂捕蝉历史典故1 
  典源出处 
 《庄子•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jue)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汉•刘向《说苑•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兵。”又《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亦载此事。《战国策•楚策》亦有相类事。
  释义用法
  螳螂要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的身后想要捕食它,而黄雀又不知树下有人正用弹丸瞄准它。后以此典形容只顾眼前所得利益而不考虑后患。
  用典形式
  【伺螳螂】唐•韦庄“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挟丸子】唐•韩愈“不知挟丸子,心默有所规。”
  【惊螳螂】清•揆叙“食虾原不乏鱼鲔,捕蝉亦复惊螳螂。”
  【黄雀哀】魏•阮籍“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  【螳捕蝉】宋•黄庭坚“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
  【隐榆谏楚】唐•骆宾王“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窥螳黄雀】明•徐渭“窥螳黄雀事,公子慎金丸。”
   螳螂捕蝉历史典故2 
  【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山木》和(汉代)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害就在后面。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之间争战不断。一年夏天,吴王又命人征集粮草,调兵遣将,准备攻打楚国。他担心大臣们会前来劝谏,便下令“敢来劝阻攻打楚国者,杀无赦!”  大臣们权衡了吴楚两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认为此时伐楚,不仅没有胜利的把握,还会给别国以可乘之机,绝非明智之举,所以,大臣们都想劝吴王不要一意孤行。但吴王有令在先,谁也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吴王的侍从中,有一个胆识超群的年轻人,他知道自己微不足道,进谏必招致杀身之祸,但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冒死谏阻吴王伐楚。直截了当地劝吴王,肯定不会成功,既要进谏,又要保全自身性命,就必须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
  第二天天刚亮,年轻人就背上弹弓,揣上弹丸,来到吴王经常散心的花园,在树下走来走去,不时地抬头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这样一连好几天。有些人很奇怪,就把这件事报告了吴王。吴王也发现了年轻人的举动,有些纳闷,就命人把年轻人召来,问道“你每天拿着弹弓,待在花园里干什么?”
  年轻人回答说“启禀大王,后花园里有一株大树,树上有一只蝉,它一边喝着露水,一边得意地鸣叫着。它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跟在它的身后,悄悄举起前爪,准备捕捉它,然后饱餐一顿。螳螂也不知道,有一只黄雀正在它的头上紧紧盯住它,随时准备将它吃掉。可是黄雀哪里想到,我正在树下,拿着弹弓瞄准了它,准备把它杀掉。那蝉、螳螂、黄雀,都是只顾眼前利益,并没有想到祸患就在它们的身后潜伏着。大王,如果人也同它们一样,做事目光短浅,那可就太危险啦!”
  吴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借机对我劝谏啊!”吴王细想一下,觉得年轻人的话非常有道理,只顾及眼前利益,恐危及长远。自此,吴王就打消了出兵伐楚的念头。
  【成长心语】 
 不要被眼前的事物、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培养一双可以穿透世事的慧眼,看清本质、看到全局,才能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不要因为一片树叶,而放弃整个森林”,当我们眼中只看得到一片自以为可以“隐身”的树叶时,那一整片的森林便会从我们的眼前消失,正如在摄影时聚焦一般,焦点永远只有一个。为了一片不值一提的“树叶”,而让自己的人生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实在不是一种明智之举。眼前的东西,很快便会消失,我们唯有将目光放长远,才能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上,看到全局,洞悉世事。
 

Copyright © 2014-2025 Www.ai-classes.cn 爱句子网